贵州师范学院代表队在201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中荣获一等奖再创佳绩

时间:2018-04-24 17:09    点击:
备案编号:2018042403撰稿单位:数计学院发布单位:宣传部
技术录入:杨璇、覃旭琴责任编辑:孙秀华

本网讯 4月21日,201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交叉学科数学建模竞赛(MCM/ICM)官网公布成绩,此次竞赛是我校学子第三次参赛,通过2017年国赛选拔出的27位同学组成9支队伍参赛,他们在此次竞赛中不负众望取得优异成绩再创佳绩,荣获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1项(邱南亚、柳艳、杨云队)、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4项(朱可、黄姗姗、李明株队,袁琴琴、王旭、任明艳队,张立、雷照希、毛锡红队,黄鹏、申小倩、谢双群队)、三等奖(Successful Participant)4项(蔡霞、邓露、宋韦队,胡莲、甘玉荣、余敏队,袁虎、朱德孙、赵光亮队,黄怀顺、王锡、陈露队)。

今年贵州高校获得的唯一一个一等奖由我校15级计算机专业的邱南亚、15级物联网专业的柳艳、16级大数据的杨云三位同学组成的团队获得,指导教师是杨国荣老师,竞赛选题是E题“How does climate change influence regional instability?(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地区不稳定?)”,该问题通过分析出影响一个国家脆弱性的指标因素,然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计算预测各个国家10年后的脆弱性指数,用以帮助降低国家脆弱性指数。该题属于相对于数学建模MCM难度更大的交叉学科建模ICM。

由于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组织的此次竞赛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学校领导及教务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寒假中的竞赛集训期间,校党委书记石培新亲自到学校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亲切看望了全体参赛同学和指导教师,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参赛同学!

近年来,贵州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致力于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中心,教学内容从知识传授转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从第一课堂传到向第二课堂延伸,教学方法从满堂灌转到研讨指导,评价方式从教师教得好不好转到学生学得好不好。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科技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创新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本次参赛取得优异成绩,彰显了贵州师范学院转型发展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也是贵州师范学院学生科技竞赛在国际舞台上更进一步的标志!

贵州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已启动新的一年数学建模竞赛活动,通过学校大学生数学建模协会这个学生平台,学校将进一步让学生自主组织数学建模的相关活动形成数学建模支撑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是唯一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是现今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之鼻祖。该项竞赛始于1985年,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COMAP(the Consortium for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主办,得到了SIAM,NSA,INFORMS等多个著名组织的赞助。MCM/ICM着重强调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的原创性、团队合作、交流以及结果的合理性。

201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全球网络通讯竞赛,来自全球五大洲上万支大学生队伍参赛,其中包括来自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中国的参赛队伍主要是985及211高校。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英文国际竞赛,难度极高,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廖玉梅博士带领指导教师团队和全体参赛同学们放弃了寒假,从1月初寒假一开始就集训。从竞赛规则、英语学术论文检索阅读写作、听专家讲座、历次竞赛优秀论文的阅读理解掌握、真题练习到模拟竞赛的全程集训,整个过程异常艰苦,最终在赛前完成了集训任务并达到竞赛要求。

全球的参赛队伍从2月9日上午6点开始至2月13日上午10点(美国东部时间2月8日—2月12日)结束,历时4天(100个小时)。同学们在四天时间内,从选题、对考题涉及的实际问题展开分析和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模型的正确性、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根据分析计算结果给相关决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用流畅的英文写出结构清晰、结论明确的研究论文。这100个小时的竞赛过程对同学们是一场从智力、意志品质到团队合作的艰苦卓绝的考验,同学们成功地经受住了这场考验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文/图 廖玉梅  审核/熊伟程

 

 荣获一等奖同学与指导教师杨国荣老师合影

廖玉梅博士带领教练组集训学生现场

校党委书记石培新教授看望了全体参赛同学和指导教师

杨国荣老师指导一等奖获得者现场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