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先锋网:贵州师范学院:创建1+1+N模式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时间:2017-06-05 19:06  点击:

记者近日获悉,贵州师范学院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扶贫开发工作大局,把帮扶地方脱贫当作重大使命,及时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到扶贫点走访调研,结合当地特点和学校优势,从“教育精准扶贫” “产业精准扶贫”等方面选好扶贫项目,制定“1+1+N”帮扶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认识先行 创新模式

  把精准扶贫作为责任和担当

  正如校长李存雄多次强调,高校只有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有为”“有位”,才能切实担当起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与责任。

\
专家现场诊断茶场病害


  贵州师范学院按照省委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发展任务、重大民生任务和重大行动部署,根据省政府“省属院校帮百村”要求,于2016年4月中旬启动,5月初召开动员部署大会,5月底前完成7个帮扶村的贫困状况调研并制定各村专项帮扶规划。根据规划,创建了“1+1+N”帮扶模式,即除驻村工作队员以外,每一个帮扶村明确由1名校领导作为精准扶贫责任领导,明确由驻村工作队员所在部门或学院作为1个精准扶贫牵头单位,明确N个部门或学院作为精准扶贫帮扶集团参与到各个帮扶点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真正把精准扶贫作为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选好载体 精准发力

  努力提高脱贫攻坚新成效

  根据帮扶对象实际情况,贵州师范学院采取一户一策的帮扶方式,选好产业项目,用足帮扶政策,努力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帮扶。

  教育扶贫扶在“根子上”。“扶贫先扶智。”贵州师范学院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帮助当地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开展教育培训。2016年以来,学校为印江县举办了“农业产业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中小学幼儿园后备干部、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选派专家到印江县开展专题讲座。2016年8月,贵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择优录取了安娜、田卯芝、王亚艳3名来自印江的“特殊”学生,并免除这3名学生高中3年的学杂费、教材费、校服费、军训费等多项费用。此外,贵州师范学院还安排大学生“三下乡”实践队到印江县开展教育支教、社会调研等活动。

\
校党委书记石培新(中)调研精准扶贫产业发展


  产业扶贫扶在“点子上”。贵州师范学院坚持科学规划,在“精准”上下苦功夫,多次联合省农科院等相关部门的专家赴帮扶点,实地调研林木经果林、畜禽养殖及乡村旅游等发展情况,就贫困村发展茶场、林木经果林、畜禽养殖及乡村旅游等产业提出了可行的指导性意见,指明了坚持“农旅文”一体化发展,坚持短平快结合,坚持守住生态底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强化统筹 整合资源

   校农合作取得新进展

  2017年4月,贵州师范学院党委主要领导再次率队到印江县,就校农合作进村入户深入调研,就“校农合作”与印江县委县政府座谈交流,座谈会上,校党委书记石培新表示,学校将与帮扶乡镇签订“校农合作”协议,完善“校农合作”机制,搭建“校农合作”平台,围绕我校农产品需求,把基地做好,把规模做大,既做大众产品,又做特色产品,既确保食品安全,又保价格平衡,确保在“校农合作”中让贫困农户真正得到实惠。目前,学校后勤服务中心先后直达扶贫点采购主食、肉、蛋、蔬菜,涉及贫困户74户,惠及贫困人口314人。

\
与峨岭街道签订校农合作协议


  截止2017年4月,贵州师范学院对印江县峨岭街道7个村精准扶贫直接投入资金近40万元,间接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其中,“印江野花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印江永兴蜂业专业合作社”“印江峨岭街道黔溪天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取得营业执照;峨岭关无抗生素鸡蛋入驻“黔农会”,同心村、黔溪村、曾家坳等村中华蜂养殖,血毛土鸡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向贵州省水利厅协调的296.68万元饮水项目进展顺利,为帮扶村里搭建的网络电商平台即将投入运营。

阅读地址;http://www.ddcpc.cn/2017/xcb_0602/102520.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