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贵州榜样·最美人物”姜金仲教授的故事

时间:2017-06-11 10:58    点击:
备案编号:2017061101撰稿单位:宣传部发布单位:宣传部
技术录入:陈璐、陈峨责任编辑:孙秀华

本网讯 姜金仲,河南上蔡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研究生,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贵州省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年获评“贵州榜样·最美人物”称号。作为生物资源科学专业负责人主持了贵州省第一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学位办“生物重点支持建设学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发表论文近60篇,参编专著一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3项;创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茶叶籽油及淀粉生物发酵生产工艺”高水平论文4篇,其中生产茶叶籽油的工艺技术“5W工艺”获2015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贵州榜样·最美人物”的称号由来

难以想象一个人会有如此之多的成就。

姜金仲博士是一个最标准的科研人员模样。灰蓝色衬衫,右手的袖子可能因为平日里需要配合做实验的动作,常常是挽上去的。

59岁的年龄,有着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容。30平米左右的办公室,也是他的科研实验室。一叠毕业论文摆放于他办公桌上,旁边是两沓厚重的信笺纸,上面的小字用红色笔密密麻麻标注着,十分醒目。姜金仲告诉记者,那些信笺纸上的内容是学生们的毕业论文实验报告。

2017年,他获“贵州榜样·最美人物”的称号,但这并不令他周围的人们所惊讶,因为他的一切成果,都源于多年来的不懈努力。

25岁的姜金仲在河南省汝南园林学校任教,期间获模范教师、模范共产党员等称号。1997年,当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进入“爆炸年代”,毕业多年的姜金仲意识到自己必须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于是毅然选择求学之路,于2004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46岁的他成为全国年龄最老的硕博连读学生。毕业后他赴贵州就职于我校,我校那时刚由成人教育转制为普通本科高校,百业待兴,学校内部资源条件不完善,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困难重重。姜金仲带领他的团队,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被学校聘为生物学学科带头人,使学校生物资源科学专业一跃成为“贵州省第一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5年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到来之际,受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组委会及中国发明协会的邀请,姜金仲的“茶叶籽油生物发酵生产工艺”发明专利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参展项目,从评奖角逐中脱颖而出,被组委会授予发明金奖。那是一个大神扎堆的世界,即使如此,“他也可以算其中最特别的一个”。

十年磨一剑论金奖的铸成

姜金仲主要从事茶叶籽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他深知国内茶叶籽油生产技术的不成熟,长期以来,这些茶叶籽始终被当作茶叶生产的副产物而废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所以,研发出一套能够领先国际水平的茶叶籽综合开发技术一直是姜金仲的梦想。采访中他告知记者自己研究茶树和茶叶籽已有将近十年光阴。“刚开始选择研究的面比较广,后来在茶叶籽油这个方向上有了突破,所以就核心主攻了这个版块。”姜金仲说。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姜金仲带着他的团队发明了一种茶叶籽油生产新工艺——生物发酵工艺(5W工艺),有效地解决了茶叶籽油传统压榨工艺千百年来无法解决的难题:茶叶籽油颜色乌黑、味道苦涩、需高温精炼才能食用。5W(water:水洗;water milk:水浆;water floatage:水浮;warm:加热;water水洗净化)工艺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同时生产茶叶籽油、茶叶籽淀粉及茶皂甙三种产品的工艺。此技术颠覆了目前所有茶叶籽油生产工艺,整个生产过程在低温下进行、无后期高温精炼,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茶叶籽油的天然有效成分,为国内外首创的国际先进领先技术。

“淀粉和多糖与蛋白质会产生反应,发生反应时油的颜色就会变黑,若想把这个颜色去掉,把油中的苦味去掉,难度是不可想象的。”姜金仲解释,“做这个东西,前期要准备很多预实验,因为你不知道什么试剂能把它的苦味去掉,所以只能一样一样的去尝试。我们用过氢氧化钙、氯化钠等等,最后做到氢氧化钠这一步,才把苦味给去掉的。”

姜金仲于2015年12月成立了“元亨山茶叶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进行茶叶籽及油茶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茶叶籽油和茶叶籽等深加工系列产品,例如茶叶籽油、茶叶籽淀粉等;同时还进行茶叶籽综合开发利用新技术、产品研发,为社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油的生产基地则在我校求真苑一楼,于2016年底开始投入使用。姜金仲告诉记者,大批量的生产油是在今年上半年。在基地里一天就能加工600斤到800斤的茶叶籽油,这个产量已经不小。公司除了他本人为执行董事外,其余管理人员及员工则均为从事茶叶籽油先进生产工艺研究3年多的我校大学生。他们将金奖的专利技术转化成了生产力,造福社会。

教育是相伴满载的是师心

姜金仲非常清楚自己身为一名科研学者的同时也是一名教师,他反复强调:我的科研是追着我的生活跑,生活不停下来,我的创造就不会枯竭。一入实验室深似海,守在实验台上的他有着自己的小世界。他坦言,正是因为保持这种信念,他对人生无所畏惧,敢闯敢干,不害怕失去什么。

姜金仲表示学校给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谈及当时硕博连读后为何选择来贵州发展,姜金仲告诉记者:“我的人生理念是,如果社会需要你,那么你就是个人才。2009年我来到贵州师范学院,这里正在转型,我觉得这里是能够发挥我作用的地方,当时当机立断就签了合同。”

“姜老”是13级生物科学专业罗光毅同学对姜金仲的称呼,他认为这样叫感觉比较亲切。他表示,姜老每天起得很早,即使是冬天,也是凌晨4点多就起床。姜老在生活上很勤俭,吃住都在实验室,经常看到姜老每次吃饭都是自己做,吃的多是馒头和面条,平时吃的菜也是实验楼顶上自己种的;但在实验研究上姜老却又很“奢侈”,实验室的设备永远都是最好的最齐全的。“这位看起来很普通的老人有着渊博的专业知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这些特点对我影响深远。”罗光毅说。

“姜老师他很有耐心,特别是在做实验方面特别有思路。不管是多么小的问题他都会帮你解决。小到实验室的药品没有了,你去找他,他都会问你最迟什么时候要,如果你说明天要,那么今天晚上他就会帮你弄来。”15级生物科学专业黎群凤同学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他真的一点都不清高,有那份体谅的心,明白学生做实验都不容易。黎群凤解释:“他能跟任何人打交道,他对谁都很和气,也活得很简单。每次失落时见他都本能地不想与他聊一些外面的困惑,但又每每总能在他温润的眼神里找到信任的力量。”在她眼里,姜金仲性格平易近人,幽默、负责、学识渊博。黎群凤表示,自己与另外两位同学正在做名为“油茶籽自榨油”的实验,指导老师即为姜金仲。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已将论文提交到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

课程正像人生的模拟。“我惊喜于见到一些优秀的孩子们,开心于看到一些聪明的孩子们,欣慰于认识一些认真的孩子们。我一遍遍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抑或是自己的背面。” 姜金仲告诉记者,这些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孩子,他们能高质量完成所有安排,同时也能够在沟通时表达出独特而成熟的思考。自己则喜欢将做实验的同学本人照片印出来,放在实验室里挂着,好让别人知道曾经有谁在实验室里呆过,在这里是有突破的。

“作为一位老师来说,我希望我的学生可以做更大的事业,做更加高大上的事情,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但是有很多学生是不具备这种机会的,也不具备这种能力的,那么如果你做不来大事情,做个小事情,小事情也要做得比别人的好,那你就成功了。作为大学生,你要有对未来有判断,哪怕是判断错了,你也要判断。不判断的话你怎么走嘛,人就失去了目标。失去了目标,你就没地方走了。”姜金仲说。

采访进行到这里,那个场景里面,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温暖。或许源于一种无保留的信任感。

帮一个人成为更好的人,再也找不到一件比教育更纯粹的事情。而很多时候,身体力行,远比言语更能抵达人的心灵。

教育即是相伴。

文/大学生记者团 伍献琳 图/刘毅伟  审核/全奕

工作中的姜金仲博士1

工作中的姜金仲博士2

工作中的姜金仲博士3

劳模创新工作室牌

“茶叶籽油生物发酵生产工艺”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获奖证书1

获奖证书2

姜金仲在阿联酋国际学术会议上

姜金仲博士在伦敦国际会议生物分会场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