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足间的阳光,从“心”关爱成长--外国语学院2016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二)

时间:2016-07-19 09:47    点击:
备案编号:2016071911撰稿单位:外国语学院发布单位:宣传部
技术录入:赵利平责任编辑:孙秀华

7月15日,外国语学院2016暑期“三下乡”活动拉开行动大幕。外国语学院调研队的三个小组将在为期三天的调查走访中紧紧围绕留守儿童自身、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留守儿童的老师和教学三个主题展开。经过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调研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充分准备调研材料,调试配备,明确分工,时刻准备踏上调研之路。早上九点多,在谷脚小学唐家芬、唐开英两位老师的引导下,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罗荣及冯康老师带领所有调研成员带着爱心礼品出发前往留守儿童家中。

集体步行十几分钟以后,队伍来到了第一个受访家庭向仕涵同学家中。一抵达他们家,志愿者首先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和糖果。然后,小组有序展开采访活动。其中,调研一组采访留守儿童自身,二组采访留守儿童监护人,三组采访留守儿童的老师。冯康老师亲切地与向仕涵的家人进行交谈,了解了他家中的基本情况。接下来,调研小组各就各位,就自己小组的话题开始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谈话中队员们得知,正读三年级的向仕涵现住在姑妈家租住的房中,平时和表妹一道上学。面对十来位陌生人的突然造访,平时就沉默寡言的他显得格外羞涩紧张,采访时双手背着直坐在凳子上。他的父母常年在云南打工,不是不想念,懂事的仕涵告诉大家说他想要等父母工作完了再来接自己过去一起生活。这些话语从一个十岁出头的男孩子口中说出,实在令人心疼又赞叹。各组访谈结束,志愿者们了解了这个孩子的品行,学习生活方面的概况,以及孩子的言谈举止投射出来的的内心世界。而第二个受访的孩子李永燕小朋友,因为常年缺乏父母亲情的陪伴守护表现出的格外孤僻沉默,让所有队员陷入深深的担忧之中。上午的行程在正午时分与第二个家庭的依依惜别中告一段落。

下午两点,第三个调研访谈,队员们依旧分工有序,各尽其能,展开访问。谷脚小学的老师们和志愿者服务带队老师与家长和孩子们亲切交谈,问候他们的健康,关心他们的一切情况,让他们心里温暖备至。为了巩固与孩子们短暂的友谊,队伍邀所有受访的留守儿童连同他们的好朋友参与了爱心活动,即在谷脚小学进行的爱心包饺子活动。看着他们狂奔的身影,绽放的心情和满足的的笑,整个世界瞬间充满了爱和希望。一天的日程中,调研队伍全程步行,迎着上午闷热的天气和下午收队时“热情”的烈日,队员们没有叫苦反而深思着活动方案的改进完善。

傍晚时分,谷脚小学前的天空彤云遍染。所有队员一回营又开始准备六点的爱心游戏活动。得知孩子们酷爱踩爆气球,志愿者们特意为他们吹起好多五彩气球,贴在操场上迎接他们。今天的活动是包饺子,罗荣、卢静、冯康三位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包起爱心饺子。罗荣老师还亲自慢慢地细心教不会包的孩子怎么包,孩子们也学得聚精会神,很快就都学会了。留守儿童们怀抱气球闪亮的笑脸,放飞梦想时闪亮的眼睛,吃着饺子幸福的样子深深地铭刻在了志愿老师同学们的心中。当夕阳一点点褪尽火热,孩子们带着收到的又一份爱心礼物,不舍告别志愿者们。

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化促使国家、政府、学校等广泛关注这些特殊的孩子。他们在生活上缺乏照顾,行为上缺乏管教,学习上缺乏辅导。针对于他们可能出现的各种类似问题,调研队伍的队员致力于在在增强他们各方面适应和调节能力,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拜托心灵上的阻碍和束缚,一天天开朗,在阳光下成长起来。

第一天的活动下来,所有队员共同的心声都是,这些孩子承受着同龄人没有承受的的压力和生活的苦难,心灵的孤独,比起每个月冷冰冰丰厚的生活费,他们更加渴望的却是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哪怕只是每天一个短短的电话,或是尽量频繁的回家看看,陪伴即是温暖。走过乡间的每一条小道,穿越通往留守儿童心灵的一道道罅隙,哪怕没有爸爸妈妈的世界里,阳光也要偶尔散下来。望着阳光,果敢前行,志愿者们唯愿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从“心”长大,拥抱明天那道晨光。

文/图 外国语学院 审核/ 刘红玲

罗老师教孩子们包饺子

展示成果

合影留念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