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贵州走进思政课堂——我院教师上思政课出新招

时间:2019-04-18 20:13    点击:
备案编号:2019041809撰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单位:宣传部
技术录入:苏致龙、王财丹 责任编辑:冯建国

本网讯 为了进一步激发我校学生学习贵州、了解贵州、热爱贵州、开发贵州和宣传贵州的激情,进而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出新的贡献,自2019年2月开学以来,在我院王维江老师在其担任的《贵州省情》课程教学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

截至第6周,2018—2019第二学期第一轮《贵州省情》教学班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相应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宣告完毕。《贵州省情》实践教学环节的主题是“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旨在歌颂贵州、赞美贵州和宣传贵州,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贵州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为宣传贵州、建设贵州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开展该活动,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

《贵州省情》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为20分,占本课程综合考核的20%,主要采用歌曲、舞蹈、朗诵、小品、剪纸、书法、绘画、微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动力,在分组学习和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教师把活动的主动权全权交给学生,所有活动完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和自评。其中,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由课程班长领衔,全权负责学习小组的组建、主持人的遴选、评委会的组建、节目的审核、演出顺序安排以及各小组分数的统计等工作。

第一轮《贵州省情》共涉及3个教学合班,由2017级汉语言1、2班、2017级数媒1、2班和2017级历史1、2班共6个自然班组成,学生人数达328人,共分成40余个学习小组。在每周的教学中,主要采用2+1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讲授2学时,实践教学1学时。考虑到时间问题,在每周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一般只安排2-3个学习小组进行演绎,最终确保每个小组的节目都能在未来5个教学周内完成。

从第2周开始到第6周结束,3个教学大班的学生在《贵州省情》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演绎自己的节目,有的小组害羞、有的小组自信,但都态度端正;在表现形式上,有的用歌曲、有的用小品,有的用剪纸、有的用朗诵……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在整个环节,学习小组成员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演绎了一曲曲丰富多彩的多彩贵州赞歌。值得鼓励的是,有的小组推出半原创或原创的节目,主要表现在配乐诗朗诵这个节目上。如:17数媒2班邹聪颖小组带来的配乐诗朗诵《故乡,您好吗》,将历史悠久的贵州仡佬族文化演绎得充满热情奔放和脉脉温情;17历史2班赵欣然小组带来的配乐诗朗诵《贵州之美》,更显大气磅礴,将贵州梵净山的绿色文化、遵义的红色文化、六盘水的凉都文化以及安顺的白色文化,用诗的语言描绘得栩栩如生,不禁让人流连忘返;17历史1班陈云茹小组的配乐诗朗诵《还没想好》,将贵州的磅礴乌蒙、百里杜鹃、青岩古镇、滚滚乌江、黄果树、梵净山等美景演绎得充满诗情画意,感叹贵州的美丽人间,但愿不负此生,只想再活五百年;17历史1班黄琴小组带来的配乐诗朗诵《醉美毕节》,将奔腾的乌江、律动的乌蒙汉人、彝族姑娘的欢歌、韭菜坪的云烟霞光和百里杜鹃的姹紫嫣红等毕节的人、景、情皆表现得淋漓尽致;17历史1班的毕艺菲小组带来的配乐诗朗诵《醉美遵义》,将遵义的美酒文化、红色文化交织在一起演绎,不但让人感叹遵义的美酒文化,更铭记和感恩党和红军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不禁让人倍感荡气回肠,醉在其中;17历史2班陈梦瑶小组带来的配乐诗朗诵《我的家乡——贵州》,将四季分明的贵州演绎得缤纷浪漫,尽显贵州多彩之魅。此外,也有一些合唱、小品、剪纸、书法等节目表现出半原创。

通过本环节的实践,同学们不但增进了对贵州地理和历史文化的了解,更通过艺术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了课程教学;此举不但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协作,更激发了大家对贵州的热爱,同时也锻炼了大家的学习与表演能力,因此本环节的考核与活动方式得到了几乎所有学生的一致支持。当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本环节也留下一些遗憾,比如一些学生感叹时间紧、道具少;同时,很多学生认为这样的实践机会太少了,希望在思政课中增加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此外,少数学习小组由于准备不充分,因表现力和艺术性缺乏导致得分低了一些,也影响了后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总的来说,《贵州省情》课程在实践教学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来演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汇聚师生的智慧与力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文/图 王维江 审核/周永杰

诗歌朗诵

小品表演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