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书箧第六期

时间:2016-06-17 15:28  点击:

   箧,《说文解字》注解为:“匧或从竹。按廣韵曰匧,藏也。篋,箱篋也,小箱子,藏物之具”。“书箧”意指书箱。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时,常常“持箧论学”,书箧中盛载的不仅仅是墨香馥郁的典籍,也沉淀了书箧主人的智慧与人生感悟。


   2016年贵州师范学院推出全新的文化品牌栏目“博士书箧”。每一期都邀请一名我校博士,担任分享者,通过推荐优秀读物,分享为学心得,传播博士的学术思想,启迪我校广大学子的学术思维,为师生搭建一个更好的学术交流互动平台。

 

              

   廖兴刚,男,土家族,贵州铜仁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副教授。20026月大学本科毕业,获西南农业大学农学士学位;20096月西南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02月受邀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52月归国返乡,同年4月到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工作至今。

   隐者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全出于一种兴趣,而全无功利性。读书,并一定是为了要学到什么。有所得,固然高兴,无所得,高兴依然。平生只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能跟古圣先贤有共鸣,便为读书的最高享受,最大乐趣。

 

 

                             

 

   【概说】《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11月出版。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作品“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严锋语)。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于2015年在美国出版,并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关于作者】刘慈欣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一边在山西省阳泉市的娘子关发电厂担任计算机工程师,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出版了13本小说集。主要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以及部分评论文章。作品蝉联1999—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2011年《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第三名,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2012年人民文学柔石奖短篇小说金奖,2013年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博士读后感】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三体》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深邃。首先,三体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深邃难懂的天体物理学问题,由这样一个问题引出的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文明,这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第二,科学的发展是否有上限,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旅行能否突破太阳系的范围?小说的内容让读者对这样的问题产生思考,作者对科技的发展充满幻想,并非完全的胡说八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三,我们的头顶就是星空,恒星之间漫长的距离以光年为单位。天体的诞生与毁灭以亿万光年为记录。至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拥有生命的星球只有地球,而地球上拥有生命的时间也不过短短的数亿年而已。人类是否是宇宙的唯一宠儿,宇宙是否还有其他生命的存在?这种具有大众趣味的问题,也是吸引我的另一个原因。合上书本,当我偶尔抬头仰望星空时,遥想到宇宙的漫漫无际和时间的漫长,相对于人类生命的短暂和渺小,内心中多少有些莫名的恐慌。它有时让我感觉,人类仅仅是宇宙的一个偶然现象,人类的存在相对于整个宇宙,并不比一个细菌更渺小。人类的生活空间仍只局限于地球的某些角落,对整个地球尚且不能完全了解。相对于茫茫宇宙,类似地球的星球数以亿计,几乎所有的都是荒凉冷漠的世界,或许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地球迟早也将如此。《三体》除了科幻之外,还有对人性的反思和形而上的思考。比如文革中红卫兵的无知和残暴、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人类对人类未来的绝望,远远超出了某些哲学或者社会学大师的思考。

   【推介理由】身为理工男,怎能不科幻?科幻的意义就是培养不一样的思维。全球顶级的自然科学类期刊杂志《Nature》从1999年起就专门开创了一个科幻小说专栏,名叫形形色色的未来Futures),用来刊登完全原创长度在850-950个单词之间的优秀科幻作品。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青年教师王瑶的科幻小说《Let's Have a Talk》就于2015年六月发表于其中。科幻小说能够充分锻炼人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三体》三部曲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比肩世界高度的科幻作品,文风介于科幻风格之间,既注重了科学构思,也具有完整的故事性。作为一部超长篇科幻小说,读起来既不会让人对专业术语生涩难懂,也不会觉得叙事冗长乏味。倘佯字里行间,或感叹宇宙的博大深邃,或悲叹主人公的命运跌宕,或恐惧于文明生存法则的残酷。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通读此书,定会让你以新奇的视角审视人类文明与宇宙生命的发展。

   【拓展读物】

 

   【概说】《自私的基因》是1976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理查德·道金斯。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贡献在于,把根据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介绍给大家,这是第一次。他惊世骇俗地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人类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我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的政治见解当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必将对我们受苦受难的许多根源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关于作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英国人,著名演化理论学者,英国皇家学会会士。1941年出生於肯亚,1949年全家返回英国。就读牛津大学,受业於动物行为学名家丁伯勤(Nikolaas Tinbergen, 1907-1988;一九七三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得主),获动物学博士学位。道金斯是英国最重要的科学作家,不但每一本书都是畅销书,并经常在各大媒体讨论、评论科学的各个面向。道金斯的畅销著作中,《自私的基因》为最重要的代表作,《延伸的表现型》(The Extended Phenotype, 1982)次之。此外,《盲眼钟表匠》(The Blind Watchmaker, 1986)与续篇《攀登不可能的山》(Climbing Mount Improbable, 1996)都是演化生物学的入门书。

   【博士读后感】我们以为自己是拥有独立意志的个体,但实际上我们仅仅是基因的载体,是基因的奴隶。这本书是英国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写的有关遗传学、生物行为和生态的科普读物。这本书认为:基因是存在于一切形式声明中的复制实体。基因不像云或者尘暴那种不稳定的临时聚合/联合体,它能以拷贝的形式存在一亿年。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我们每个生物个体都只是基因为自己创造的生存机器运载工具而已。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基因的突出特性就是它无情的自私性,这种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不过,作者还认为还存在一种新型的复制基因——觅母(Meme)。如果说基因是通过遗传进化机制而发挥作用,那么觅母则是以模仿的方式进行自我复制。比如,文化的传播就是借助觅母的复制得以实现的。虽然说基因导致行为上的自私性,但是作者强调只有我们人类才能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从而不至于产生过分的意识上的自私性。

很多人不太喜欢从生物角度来讨论人,也许是觉得人类进化到食物链的顶端,已经脱离了一般生物的概念。但人与其他生物又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呢?感叹于作者在生物学知识方面的深厚造诣,使我能够领略到生物学文献中的丰富多彩与引人入胜之处。

  【推荐理由】 也许是由于自己所学专业为生物学,比较偏爱生物类科普读物。大多数读者对这类专业性较强的科普读物一般选择避而远之,但其实这是一本看完后很容易被洗脑的书。《自私的基因》不仅仅是一部科普读物,还可以说是一部哲学作品。作者用生物遗传学的基因理论解释社会现象,揭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对没有生物学知识背景的人初读此书可能会费一番功夫,但坚持读下来之后,会让人有再次阅读的冲动。正如作家刘慈欣对该书的评价:“《自私的基因》最大的特点就是冷,比冷静更冷的冷,不动声色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尽管这种结论不一定正确,却告诉了我们一种可能:生命和人生以及世界与文明的最终目的,可能是我们根本想不到的东西。”


 

 

校党委宣传部主办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