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

时间:2016-07-29 08:24  点击:

制度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坚持在中国革命胜利后相继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和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层面的制度,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其中,根本层面的制度,是在制度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反映了制度体系的本质内容和根本特征,是一种制度体系区别于其他制度体系的主要标志;基本层面的制度主要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体系中的基本内容,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规定着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具体层面的制度则是由根本层面、基本层面的制度派生出来,是它们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律形式确立制度,并通过各种法律规范为不同层面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良好法制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并进而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价值形态

  从价值形态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价值合理性这一关键性因素,把握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之中的价值系统及其表现形态。文化作为价值的载体和核心,是一个民族的基因、血脉和传统,它渗透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道路、理论和制度选择的过程之中。道路、理论和制度的选择和坚持,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沃土,举什么样的旗帜、走什么样的道路、确立什么样的制度,归根结底是由价值的合理性决定的。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的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生活价值形态及其精神实质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其本质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厚土壤,获得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就可以使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包括了作为实践创新载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创新载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创新载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创新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方面,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则是对其基本精神的一种形象化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基础和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引领和价值遵循。实践形态突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贯彻实施的操作性的基本要求;理论形态突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性的基本要求;制度形态突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性的基本要求;价值形态突显的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表达方面的基本要求。四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和优势。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价值观的深刻认同,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葆生机活力、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是我们所以具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而又坚实的基础。

(来源于中国文明)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