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由贵州师范学院年轻党员杜宏博老师带领的电子设计与人工智能协会(以下简称智电协会)获得了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三等奖,是学校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来,史上最好成绩。
早在今年5月由亚洲超级计算机协会、浪潮集团、太原理工大学主办的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中,他们便斩获了团队优胜奖,在这些比赛中,他们的竞争对手是诸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流大学,而这些奖项都是在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大分量和含金量的学科重要奖项。2016年4月6日,在微软2016创新杯贵州省赛区决赛中,杜宏博带领的V²MOOCs团队先后闯入复赛、决赛,最终喜获贵州赛区特等奖,杜宏博获得“最佳指导老师”奖。在4月26-28日三亚举办的2016“创新杯”全球大学生科技大赛中
国区决赛中,获得二等奖。这也是我省高校代表队在这一最高水平赛事上获得的最佳成绩。
自2011年4月18日成立以来,杜宏博为学生打造的大学生社团:智电大学生创新训练基地——从为相关专业爱好电子的同学们提供一处学以致用、交流学习的平台,逐步发展转变为"学科竞赛为载体,创新技能为支撑,就业创业为目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
据统计,近三年来,杜宏博带领这支团队共获得了国际级赛事优胜奖1项,国家级赛事奖励3项,省部级赛事奖励67项。协会已从青涩的校园社团,成长为专业、开放的大学生创新训练基地。
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杜宏博很晚路过实验室时,看到几个学生借用空闲实验室焊接一些小物件,学生说,自己花了生活费买了元器件想做一个心形灯,杜宏博很受触动,随即提出成立一个大学生科技类社团的想法,聚集有兴趣的学生,把课余时间利用起来,发挥想象,学以致用,做一些课外的设计。
杜宏博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平台,除了课内理论知识外,保证学生在课余时间能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杜宏博开始多方筹措,没有场地举行活动,借用物电学院实验室的准备室,将其用作社团的实验室;没有桌椅板凳,他们就去空余教室搬;没有基本的元件耗材,他们就一起凑钱买;没有参考资料,他就为学生们订阅了《无线电》等期刊杂志,买了近2000元的书籍;为了给社团添置最基本的用品,他捐出了工作三年攒下的2万元的积蓄;为了帮低年级学生迅速掌握专业知识,周末都会针对性的做专题课程辅导。电子设计与人工智能协会就这样诞生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11年,杜宏博带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那是第一次参加这项比赛,他们本以为可以一展身手,可结果却惨不忍睹,全军覆没。"我还记得到参加全省测评的时候一位老师开玩笑说的话:你们这些学校,也就是来打酱油的。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语,深深的刺伤了杜宏博的自尊心。和同学们坐交通车回学校,一路无话。望着同学们失望的表情,想到同学们备战了四天三夜的作品别被人批评,倍感自责"。这是杜宏博在2015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教师代表发言时说的话,时至今日,仍令他印象深刻。
大赛受挫并没有让学生们打退堂鼓。师生们立下军令状,一定要一雪前耻,为自己正名。作为刚从成人学校转制的普通高等院校,起点低、底子薄、学生入校门槛也低,基础较弱,要与其他老牌高校同台竞技,困难可想而知。但凭着工科生肯钻研的热情,他们继续备战。
不负有心人,接二连三的比赛获奖纷至沓来,零的突破、刷新成绩,已经成为智电协会的光荣使命。尽管在各方面获得了诸多奖项,但杜宏博说竞赛获奖不是唯一的目标,"它只是检验创新教育水平的试金石之一,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要想在社会上具有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创新力,创新就是钥匙,我们的同学既然是学电子信息类的专业,就是要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转变成自己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从而促进就业。我们把在第二课堂中一些优秀的同学进一步的训练,再把他们推向人才市场,这也是对学校倡导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佳展现方式"这是杜宏博对于自己创新教育的定义。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更多的是靠平时点点滴滴的知识积累和千锤百炼的实践过程。贵州师范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兼具地方性与师范性特色的"一型两性"办学定位,而杜宏博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方法,不管是"五维度教学模式"还是"第二课堂"这些方法,在学生的身上都效果显著,同时还带动了其他老师。可以说他的这种创新教育与学校的办学定位不谋而合,甚至是它的最佳体现。
杜宏博还带领自己的团队先后申请了29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在全国机器人大赛中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团队中有5名考上了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多名同学成功签约北京、上海和深圳的软硬件开发公司。而他自己被授予"贵州省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如今,智电协会已经成为大学生创新训练基地,基地现有创客沙龙、小型路演室、创新车间、模拟电路开放实验室、数字电路开放实验室、机器人与工程训练实验室、IOS人才孵化基地、嵌入式系统开发实训室等专业实验室,基地还将以创业团队的形式向我校大学科技园输出进行创业孵化,成员们在基地进行创新训练和核心技术提炼,科技园作为孵化基地提供产品输出平台,两点连成一线,为成员提供创新创业便利。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杜宏博的座右铭。他会继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事业上继续耕耘着,把一生的汗水、智慧和心血,还有最真挚的爱都给自己的学生,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