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评选主要事迹
本人热爱教师职业,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追求真理,乐于奉献,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从教以来,兢兢业业做每一件事。
一、教学上
在教学中,我始终本着“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一份良心活”的信念,认真教学,关心学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1、积极学习,转变教学思想
工作中,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多听多请教多想;参加相关教学技能培训,如“信息化教育培训”、“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研修”等。其中,我收获最大的是2016年4-5月赴华中师范大学参加“信息化技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培训,思想上进行了风暴的洗礼,教学的方式、教学过程及评价体系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动下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回校后,我结合自己所教课程,申请获批教育厅课程改革项目1项,“信息化环境下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生物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2、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以“雨课堂”为依托,开展教学改革。设计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平行教学。其中实验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非实验班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课件,将课件录入到“雨课堂”;优化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环节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在进行翻转课堂研究的时候,首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结构的分析明确翻转的目的,根据目的制作课前学习的任务,制定激励学生课前任务学习的策略。学期初,与学生交流具体计划安排,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了解课程整体安排,演示如何通过手机端“雨课堂”进行学习。课前,通过“雨课堂”推送课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布置任务,以任务驱动学习。课堂上,结合问卷星、雨课堂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检测,让任课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即时状态。上课过程中,以探究式教学、PBL教学为主;倡导伙伴式学习,分组原则为间同质组内异质、四至六人各有分工、展示汇报随机抽取、前期固定后期流动。课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复习、扩展知识,及时反馈学习疑点,教师及时解决学生困惑。师生通过手机端即时互动,深度融合网络与课堂教学,构建混合教育模式。
3、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环节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导向、检验、鉴定、反馈等多种作用,是教学过程的“指挥棒”。 以前生物化学课程采用平时成绩比例占 30%,期末成绩占 70%的传统考核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科学的衡量其学习过程,我更强调过程性考核,将考核方式改为平时成绩比例占 50%,期末成绩占 50%,同时采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评价,建立《生物化学》课程综合考核标准。如:评价方式多样化,利用雨课堂、问卷星等信息化软件;评价环节多重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之间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利用“雨课堂”进行预习检查、随堂小测、随机点名、课后作业。以前,作业布置次数多了,学生头疼,老师批改和录入成绩也头疼,“雨课堂”让这一切变得简单了,如果是选择题雨课堂可以马上出成绩,让我可以很及时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课后、学期末,我导出每次课、每次测验的成绩,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的平时成绩也变得有据可依,变得科学,也省去了老师很多事情。
4、教学效果
通过信息化教学后,我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实验班的课堂氛围优于非实验班。同学们对用手机上课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课堂上低头族少了,睡觉的少了。从预习测试看,同学们基本都预习和思考了,有的同学还对不懂知识提出了疑问。2、互动式教学,增加了学生与老师间的感情,交流更多了。课后,实验班的学生问问题的人次明显高于非实验班。3、从知识竞赛的表现来看,实验班的学生大都能回答出题目,非实验班只有小部分同学能回答,由此可以看出两班学生课后的用功程度不同,花费时间不同。4、从期末成绩看,实验班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均高于非实验班。
通过不断的学习,我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荣获获校级教学技能大赛理科组第一名、第三届“教学质量奖”、“教育部在线教育中心智慧教学之星”、“优秀实习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二、科研上
近两年,我注重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与企业合作在石阡县建立了“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推广”基地,约100亩;在余庆县指导当地企业种植;在贵阳新堡乡指导冬荪、羊肚菌种植,帮助当地农民增加经济收入。2017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2018,年上半年,已发表核心论文2篇。
三、其他工作
连续5年担任教研室主任,和教研室的老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我认真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的各种活动,如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
在工作中,我时常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