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事迹材料
张荣刚同志,男,现年40岁,博士研究生学历。2014年6月任职文学院,主要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自入职以来,勤奋踏实、吃苦耐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积极配合学校、文学院等安排布置的相应工作,按时圆满完成所承担的管理工作、教学任务,以及科研工作。
2017年度,主要承担了《中国古代文学史》、《阅读与写作》、《中国文化概论》、《<红楼梦>赏析》和《科举文化与文学专题研究》等课程,课时量共294学时。同时,致力于国家社科项目“明代‘八股’时文与古文关系研究”的研究,公开发表了《明清八股文“代言”特征考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等数篇学术论文。此外,指导了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7位学生的教育实习、学位论文的开题及撰写,其中王明婷同学的论文获得了学校优秀毕业论文的成绩;指导了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5位学生学年论文综合实践,培养提升了学生的古文阅读、文献分析能力。
在教学活动和对学生的指导中,注重创新教学方法,能够理论联系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
一、教研结合,培养学生兴趣
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尝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结合个人科研的成果,联系学界当前的研究动态,将新的知识、新的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视野,带入课堂教学,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如《科举文化与文学专题研究》课程,即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有关科举与文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动态呈现在课堂上。从而使课堂教学既有知识性,又不失活泼和生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有关古代科举、科举文学、科举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学习。
二、强化实践,创新教学方法
认真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线索,以学生实践、参与为主要形式,以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互动为特色,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如《阅读与写作》课程,立足于教材,同时加入大量的课堂、课外实践。写作是学生普遍较弱的一个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集体指导、一对一指导等方式,由句到段、由段到篇,以及强化练习不同表达方式、叙述方式,提升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同时,将写作能力的培养,融入到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写作教学枯燥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辩证分析,提升认知能力
中小学教育,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接受知识的过程。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被动的、单向的接受知识,更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学习、交流和沟通,培养自我学习、思考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正如谚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去培养学生拥有质疑、求知的欲望,具有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中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除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外,针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将不同时代、不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观点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以个人的认知,辨析、质疑对作品不同的解读和理解。古人言:“诗无达古。”实际上,不管任何作品,在解读、分析上都没有固定的、标准的答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能力的锻炼,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技术技能和深厚的知识素养,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拥有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的心态,“不忘初心”,才能在教学中获得成功!今后,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丰富教学经验,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相信未来是更加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