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爱的老师——罗超

时间:2018-08-30 22:07  点击:

主要事迹

一、以德立命

做好自己是我的师德观的最大体现。学生的成长是学习、活动、生活等多方面的积累,一节课、一个学科课程并不能构建他们成长的全部,需要在广泛的教育环境中给予他们“春风化雨”。作为教师需要给予他们的是正能量、正气、正义的精神,首先自身要立德树人,以德立教,以德安身立命时刻保持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潜移默化,以德化育学生身心。

那如何做好自己?我基于本年度教学的经历,谈及相关的做法。首先,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对待教学,对待学生做好问心无愧。对待教学,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立足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到底需要什么知识,需要什么知识能够给予他们的今后成长(这里,需要提出一点,学生需求不是学生的直接的需求,而是学生视角下的需求)。对待学生,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选择,也尊重学生在发展历程中的失败和成功,更要尊重学生发展中的问题。其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从自身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也让学生在课堂之中潜移默化他们的道德品质;为人师表,强调“为人”,就是要通过教师自身,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世人的学习典范,说白一点,就是有人在注视你,你必须时刻保持高尚的情操。最后,让学生自身去内化和体会。美德可教吗?这个定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至今还在讨论之中。在课堂上,我是不会讲美德是什么?因为一个现实的问题,道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给予他们道德方面的知识,但没有落实到行动上,这是枉费力气。所以,我支持从行动开始,因为大学生已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我们如何做到美德,我仅仅告诉他们做人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让他们自己去辨识。通过让学生讲小故事的形式,以及教师提供有关师德方面的案例,让他们去辨识,让他们去体会一下品德优秀的教师,以及品德低下的教师之间的区别,以及何种教师将受到你们的关注,甚至是你们一辈子的财富。在他们的思想斗争之中,最后落实到行动上,让他们自己在行动之中体会师德。

另外,作为教师的教师,应该给予他们一种职业的信念,更要培养他们教师职业的理想。所以,从第一课堂开始,就要建立他们对教师的初步认识,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体会一下受人尊重的教师形象,并坚定对教师职业的理想。

二、研究立身

大学教什么?对于理论性很强的《教育学》课程,不是理论到理论,而是帮助学生以理论的观点去思考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情境。而将理论与实践巧妙的结合,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对教育学的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在让学生去发现教育教学的问题,思考教育现象,探索教育问题,首要的是教师自身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对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所以,教师要以研究立身,不断的探索专业的相关问题,深入地分析挖掘浅层次和教育现象背后的本质。在此,这一学年不断地思考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课题项目,带着项目研究自身的专业;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西部地区优质幼儿园区域辐射模式的应用研究”一项;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贵州省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研究”一项;并主要完成了“贵阳市乌当区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横向项目一项;作为第一参与人参与贵州省社科联联合项目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基于问题解决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同时发表学术论文3篇;在教学改革研究方面,重要参与了贵州省“一流师资团队”项目:“两学教学团队”;同时针对中小学教育的情况,撰写了一篇有关教学改革的论文(已发表),也基于本教育学课程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作了一些深入思考。总而言之,把科学研究作为自我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以“研究者”的身份进入大学课堂,钻研课程,以思想撬动学生对职业的思考。

三、学生为本

 做到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坚持“思想和理念”的引导,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不断升华学生内在的思想精神,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这是我的教学观。首先在知识的传授理念方面,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比起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和知识的获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给学生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一种对教育问题的看法与思考。在教学内容方面,扎根实践的基础,以案例的形式构建课堂教学。通过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复杂性,同时也他们感受教师的魅力。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教授法是本课程的主要方法,但在课堂教学之中穿插着辩论法、讨论法、问题解决法。比如,辩论法,让学生分成两个组,由正反两方为论,基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辩论,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在知识的接受方面,教师的知识可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根据大量学者的研究,当本体性知识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影响教学效果的不再是本体性知识,而是实践性知识。所以,在课堂之中,突出地让学生建立实践性知识,比如,让学生分享教育教学的经历,并提出教育的相关看法与思考,以此让每位学生获得相关的个人经验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