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院要闻 - 正文

我校教师赴贞丰县收集“非遗”文物

由职业技术学院领导、教师牵线, 4月15日,我校历史与社会学院教师王明、郭华庚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纸传承人刘世阳先生的带领下,专程赴黔西南州贞丰县小屯乡龙井村收集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纸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刘世阳先生制作皮纸使用的造纸工具。

据刘世阳先生介绍,贞丰县小屯乡龙井村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蔡伦式的造纸作坊,造纸的方法、工序被外界誉为东方文明古法造纸的“活化石”。小屯乡龙井村村民造纸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重庆南川县一位龙姓纸匠为避难,携家带口逃到千里外的小屯乡并定居下来,主要靠造纸的手艺过日子。一传十、十传百,这手艺以师带徒的方式,一代一代逐渐传遍了小屯乡,龙井、半坡、羊寨、老漆凼等村寨逐渐成了著名的“抄纸村”,他是在龙井造纸的第九代传人。皮纸的加工,工艺看似非常简单,但操作起来却极为复杂。有剥、泡、揉、打、拌等72道工序,其工序古朴而自然,每一道工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制作主要是依靠帘子、架子、棕刷等工具,全部进行手工操作。

经与刘世阳先生协商,刘先生同意将其制作皮纸使用的造纸工具永久性的存放于我校承办的“贵州教育史馆”内,并定期现场展示古法皮纸的的七十二道工序,“非遗进高校”,让学生了解传统技艺,让古法造纸“活化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永久传承。

学院老师正在搬运造纸工具

整理造纸工具

2014年04月16日 15: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