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提高干部修养
——我校成功举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道德讲堂”
主题教育活动
为贯彻落实《关于做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的通知》(黔群组发〔2014〕11号)文件精神,根据《贵州师范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安排方案》(贵师院党发〔2014〕5号)要求,扎实推进“道德讲堂”进学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修养、讲道德、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3月12日下午,贵州师范学院在学术讲堂举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道德讲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来自全校各基层党委选派的处科级干部代表、党员代表200余人参加。活动由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唐本文主持。
本次教育实践活动特邀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吴俊教授作《中国传统文化与干部修养》专题讲座。吴俊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佛教文化等多元文化汇合的角度引入本次讲座。吴俊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融合互生,演变为新时代的干部修养: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牢固的公仆意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就如何继承传统,弘扬文化,提高干部修养,吴俊教授认为:一是天下为公。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的“为公”即为人民大众,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要将“为公”放在心上,不断进行思想改造,修身养性,有高尚追求,摒弃私心杂念,执政时做到“身正、心正”。二是仁者爱人。领导干部要有“仁”的精神,“仁”是爱人,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仁爱是可以传递的,只有关爱才能唤醒关爱,作为领导干部做事要尽心尽力,要高调,做人则要低调。三是外化而内不化。作为知识分子,可以随外在事物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即外化,但内心的精神自由层面要保持纯洁本性即内不化,并通过“慎独”、修身来保持内心的坚挺,达到“自律”这一道德的最高境界。四是践行“中庸之道”。领导干部在实践中要做人做事不极端,待人不刻薄,以此来践行中庸之道,才能在工作中不拘泥,不偏激。
最后,吴俊教授援引1988年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宣言作为本次讲座的结束语:“人类若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进一步深刻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内蕴及其当代价值。
活动办
(文、图/万峥)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