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院要闻 - 正文

我校师生参加中国《亚鲁王》学术研讨会

12月3日至7日,我校历史与社会学院5名文化产业专业学生在历社学院院长申满秀教授、文化产业教研室主任付宏教授的带领下参加了为期5天的“中国苗族史诗《亚鲁王》学术研讨会”。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省文化厅主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文化馆、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政府承办。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省苗学会、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作为学术支持,全国各地80余位关注和研究亚鲁王文化的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

受研讨会组委会邀请,我校历史与社会学院5名文化产业专业学生在院长申满秀教授、文化产业教研室主任付宏教授的带领下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其中,5名文化产业专业学生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在会议期间协助组委会完成专家接送、会议接待、外出考察服务等会议工作。

据了解,苗族史诗《亚鲁王》作为中国文化十大新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重要成果,与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等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并列。它完整地叙述了苗族的创世、征战、迁徙等重大史实,描绘了苗族千年的特有习俗,展呈了一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活态图景,是一部研究古代苗族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的原生资源和活态百科全书,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并整理出版。

贵州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使得《亚鲁王》苗族史诗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通过调查发现,在麻山地区至今还有3000余名歌师,在紫云自治县有1700多名歌师,有大量的史诗在他们中间传唱,这为省内外专家学者继续努力挖掘和整理、深入研究,解读阐释苗族史诗《亚鲁王》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土壤。

在为期5天的会议服务工作中,我校文化产业专业的5名学生“精神状态好、服务水平高、专业优势强”,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了组委会和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和一致肯定,在全国众多专家学者面前充分展示了我校学子的精气神。这也是我校历史与社会学院文化产业专业“三创三会三结合”综合教学改革——“学中做”的又一次成果展示。

2013年12月09日 17: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