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院要闻 - 正文

从数字变化看学校事业发展-高基报表透视(2009年-2013年)

贵州师范学院自2009年改制成为普通本科院校以来,师院人发扬“人一之,我十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师院精神,锐意进取,知难而进,艰苦奋斗,各项工作以“师院速度”向前发展,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就。这些发展成就,进一步鼓舞了师院人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昂首挺胸,阔步前行的勇气;更加坚定了师院人“破茧成蝶”,冲破资源限制的瓶颈,把学校建成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普通本科院校的信心。我们深知,学校每一项事业的进步和突破性发展,都是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勇闯难关,开拓创新,凝聚心血的结果。

发展规划处负责每年的“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简称:“高基报表”)统计填报工作,为了学校事业发展,为了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了鼓舞师院人,发展规划处在按时准确完成“高基报表”统计填报工作的同时,对近年来“高基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数字变化直观地反映了学校改制四年来事业发展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规模建设跨越发展,办学条件极大改善

自2009年改制以来,师院人在“师院精神”的鼓舞下,全校上下凝聚一条心,扭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创事业、干事业”的劲头投身于学校的建设。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体育场等建筑犹如雨后春笋在“黔中秘境、生态乌当”的土地上悄然而起。师院的发展曾经被贵州社会各界冠之“师院速度”。

(一) 建筑面积持续增加,办学用房极大改善

根据“高基报表”统计,我校2009年底学校的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4.6万平方米;到2012年,学校建筑面积就达3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7.7万平方米;根据在建建筑面积估算,2015年前学校建筑面积将达到46余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为28万平方米,办学用房将极大改善。学校建筑面积增长趋势见图1。

 图1 建筑面积增长趋势图 (单位:万平方米)

(二)生源省份逐年拓展,学生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近年来“高基报表”统计,我校2009年普通本专科生生源省份为10个,普通本专科在校人数为5817人;2010普通本专科生生源省份为14个,普通本专科在校人数为9261人;2011年普通本专科生生源省份为18个,普通本专科在校人数为10836人;2012年普通本专科生生源省份为20个,普通本专科在校人数为12402人;2013年普通本专科生生源省份为22个,普通本专科在校人数为12789人。 贵州师范学院招生生源省增长趋势(见图2)、贵州师范学院在校生人数增长趋势见图3。

图2 贵州师范学院招生生源省增长趋势图(单位:个)

图3 贵州师范学院在校生人数增长趋势图(单位:人)

(三)教科设备稳步增加,办学条件逐渐完善

学校改制以来一直致力于改善办学条件,购置和完善教学科研设备。近年来,学校在中央及省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对教学科研设备加大了投入力度,逐步改变了学校改制前相对薄弱的教学科研状况,硬件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初步向现代教学科研设备平台迈进。2009年,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就投入了1152余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3807余万元;2010年后稳步增长,2010年学校教学科研设备新增投资400余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4207余万元;2011年,学校教学科研设备新增投资834余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5042余万元;2012年,学校教学科研设备新增投资879余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5921余万元;2013年,学校教学科研设备新增投资586余万元,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6507余万元。学校新增教学科研设备值与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趋势见图4。

图4 学校新增教学科研设备值与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趋势图(单位:万元)

(四)教师队伍逐年壮大,结构和层次不断优化提高

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不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专任教师不仅数量上有较大增长,结构和层次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根据“高基报表”数据,2009年,我校有专任教师35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高级职称的教师135人。到2013年,我校有专任教师63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达93人,高级职称教师262人。其中,2010年,我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2人,高级职称教师152人,专任教师462人;2011年,我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2人,高级职称教师167人,专任教师486人;2012年,我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3人,高级职称222人,专任教师560人。博士学位教师、高级职称教师、专任教师变化见图5。

图5 博士学位教师、高级职称教师、专任教师变化图(单位:人)

(五)图书数量逐年增加,电子图书资源不断扩大

我校从成人高校改制成为普遍本科院校后,为了广大师生科研、教学、学习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资料,加强图书采购、编制、管理工作。图书总数量每年递增发展,种类也日趋完备。2009年,学校图书53.5万册,电子图书存储单位2048GB。到2013年,图书总量就达78.92万册,电子图书存储单位10416GB。其中,2010年,学校新增图书2.3万册,总图书55.8万册,电子图书存储单位2048GB;2011年,学校新增图书3.58万册,总图书59.38万册,电子图书存储单位7000GB; 2012年,新增图书14.85万册,图书总量73.82万册。贵州师范学院年度新增图书数变化见图6、贵州师范学院年度图书总量变化见图7、贵州师范学院年度电子图书存量数变化见图8。

 图6 贵州师范学院年度新增图书数变化图(单位:万册)

图7 贵州师范学院年度总图书数变化图(单位:万册)

 图8 贵州师范学院年度电子图书存量数变化图(单位:GB)

二、内涵建设同步发展,办学结构优化升级

近年来,学校在大力改善条件的同时十分重视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内在结构优化升级。学校为了更好地履行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和创新等高校职能和时代使命,努力促使学校在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结构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办学之路。

通过“高基报表”的统计,我们从生师比结构、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科研仪器设备值、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学生结构等方面来分析学校内涵建设和办学结构的变化。

(一)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率结构逐渐优化

学校2009年从成人院校转制为普通本科院校以来,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与在校生规模不断增长的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正在得到有效改善。根据“高基报表”数据,我校2009年的生师比为20.87;2010年的生师比为21.52;2011年为21.30;2012年的生师比为21.14;2013年的生生比为20.54。以目前我校专任教师发展速度和学生规模来看,2014年我校师生比就能完全达到或超过教育部合格办学条件的生师比系数,为2015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奠定坚实基础。贵州师范学院年度生师比系数变化见图9。

图9 贵州师范学院年度生师比系数变化图(单位:%)

(二)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迅速提高

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中所占比例是衡量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重要指标。我校自2009年以来,加大对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在我校专任教师中所占比率逐年上升,展现了我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巨大成果。我校2009年,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34.8%,而到了2013年,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就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72.10%。其中,2010年,为50.64%;2011年,为63.17%;2012年,为71.17%。贵州师范学院年度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变化见图10。

 图10 贵州师范学院年度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变化图(单位:%)

(三)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稳步增长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是衡量学校办学条件,学校内部教学科研资源建设和资源构成的重要指标。教育部规定高校合格办学条件的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5000元,限制招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3000元。我校经过五年的投入和建设,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除2010年由于在校生规模急剧增加而有所波动外,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2009年,由于学校投入的数额大,学生基数相对少,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4631元;2010年,我校折合在校生人数暴增35.13%,而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只有400.28万元,导致我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急降为3787.44元;2011年,我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明显提高,当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4342.61元;2012年,我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4452.81元;2013年,我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4748.71元。以目前我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设速度和学生规模来看,2014年我校完全能达到或超过教育部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合格指标,为2015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奠定坚实基础。贵州师范学院年度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变化见图11。

 

图11 贵州师范学院年度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变化图(单位:元)

(四)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趋于合理

专任教师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骨干,除了学历结构是衡量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指标外,职称结构也是判断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重要指标。教育部检测高校办学条件的指标中,要求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要达到30%及以上方视为达到合格办学条件。我校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自2010年后开始平稳增长,逐步趋于合理。我校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009年为35.7%;2010年,由于开始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教师队伍数量增加较多,而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增加相对较少,导致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9.87%。此后,我校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就表现为平稳增长的趋势,特别是2012年以后,学校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使得我校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合理化进程明显加快。2011年,我校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1.48%;2012年,我校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5.77%;2013年,我校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1.06%。贵州师范学院年度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见图12。

图12 贵州师范学院年度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单位:%)

(五)在校生结构更加符合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要求

在校生结构是指普通本专科生、折合成人函授本专科生学生数(成人函授本专科生学生总数按10%比例计算)、折合成人业余学生数(成人业余学生总数按30%比例计算)、成人脱产班学生数、预科生数、自考助学班学生数等。其中,普通本科生及研究生占折合在校学生数的比例越大,在校生结构越合理。我校暂时没有研究生培养,所以普通本科生人数占的比例是衡量在校生结构是否符合普通本科院校办学要求的重要指标。2009年,我校普通本科生为1322人,普通专科生为4495人,折合成人函授学生为1044人,折合成人业余本科生为82人,成人脱产班学生为1278人,在校生总人数为8221人,其中普通本科生占折合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为16%;2010年,我校普通本科生为3400人,普通专科生为5861人,折合成人函授学生924人,折合成人业余学生122人,成人脱产班学生672人,预科生74人,自考助学班56人,在校学生总人数为11109人,其中普通本科生占折合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为31%;2011年,我校普通本科生为6341人,普通专科为4495人,折合成人函授本专科生为548人,折合成人业余学生20人,成人脱产班学生76人,民族预科生131人,在校生总人数为11611人,其中普通本科生数占折合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为54%;2012年,我校普通本科生9555人,普通专科生2847人,折合成人函授在校生646人,折合成人业余学生86人,民族预科生164人,在校生总人数为13298人,其中普通本科生占折合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为72%;2013年,普通本科生为11342人,普通专科生为1447人,折合成人函授学生为721人,折合成人业余学生82人,民族预科生114人,在校学生总人数为13706人,其中普通本科生占折合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为83%。我校以上各年度学生构成比见图13、14、15、16、17。

 图13 贵州师范学院年度2009年学生结构比例图(单位:%)

 图14 贵州师范学院年度2010年学生结构比例图(单位:%)

图15 贵州师范学院年度2011年学生结构比例图(单位:%)

图16 贵州师范学院年度2012年学生结构比例图(单位:%)

 图17贵州师范学院年度2013年学生结构比例图(单位:%)

三、管理体制健全发展,办学秩序逐渐规范

随着我校的办学逐渐走上有序化轨道,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都取得了显著成绩。“高基报表”数据在反映学校管理体制建设和办学秩序规范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只能通过以下两方面来体现这个问题。

(一)管理体制:高基报表统计过程中的各部门协同配合

“高基报表”统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和学院协调配合,涵盖教务处、人事处、教师工作处、学工部、资助中心、后勤处、基建处、国资处、科研处、教师工作处、教育信息络中心、组织部、团委、招生就业指导处、保卫处、心理咨询中心和各学院等30多个单位。相关部门、学院数据的采集,不单要核查本部门的数据完整性,还需与其他部门的数据相互印证。

发展规划处在做“高基报表”统计过程中发现:改制后的最初两年,“高基报表”的协同配合不密切,沟通成本相对较高,工作效率较低。为了更好地完成“高基报表”的数据采集和上报工作,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发展规划处在工作机制上做了一些探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事先精细计划,草拟工作方案。发展规划处考虑到“高基报表”工作的复杂性、真实性、精确性、多面性,每年的“高基报表”开始之时,都要精细筹划,认真论证,未雨绸缪。第二,部署动员大会。为了更好完成“高基报表”工作,发展规划处接到教育厅任务部署后,都要召开“高基报表工作部署动员大会”,要求相关学院、部门的填报人参加培训,通过动员提高各部门和学院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推动“高基报表”统计工作顺利完成。第三,精细分解任务。“高基报表”的数据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统计任务需要进行分解。发展规划处将每一个数据分解到部门,必要的时候分解到个人,做到“每个数据都有人负责,每个数据都有根源”,而且要求部门提供部门领导签字、盖章的纸质材料。第四,认真组织数据采集。发展规划处会同相关部门采集数据源,力求做到真实、准确、可信。第五,收集和分析数据。发展规划处统计汇总各个部门采集的数据,分析其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发现数据符合要求则予以采纳和录入,如果数据不符合规范和学校实际的,则返回调查和修正。第六,数据校正。数据校正分为发展规划处自己校正、会同其他部门一起校正、请示校领导校正三个阶段。通过以上“高基报表”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我们发现现在各部门和学院在完成高基报表中,逐渐实现协调配合、工作效率逐渐提高。

(二)办学秩序:学校改制以来取得重大办学成就的重要保证

2010年以来,贵州师范学院制定了“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校园建设等子规划,并制定完善了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才步入正轨,办学秩序逐渐有序化、规范化。基于“高基报表”反映的数据,主要体现如下:

第一,招生、教学工作秩序逐渐改善,促使我校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跨越发展。近年来,学校越来越强调招生工作的组织、动员和宣传,各个环节井然有序,保证了招生人数量稳步增长,生源质量逐步提高。教学工作秩序的规范有序是保证学校核心竞争力——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保证。改制以来,学校出台了大量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狠抓教学管理,教学工作秩序得到了很大提高。

如果说招生工作是学校办学质量提高的首要原因之一,那么教学工作则是学校办学质量提高的保障。正是学校这两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才促使我校在校生规模跨越发展。

第二,学科专业建设有序推进,促使我校普通本科专业数逐年增加。学科建设工作应该是任何一所高等院校办学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保证。我校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2009年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学科专业建设,组织了各学科的人才队伍积极组织申报新学科专业,每年都取得了惊人惊喜的成就,2009年改制完成之时,学校只有六个本科专业,到2013年下半年我校已经有30个本科专业(另加3个专业方向:分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高级文秘方向、英语专业旅游英语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社会管理方向)。

第三,学生管理工作有序规范,普通本专科生党员人数逐年增加。学生管理工作是普通高校办学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维系学校校园稳定,营造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建设现代化大学的先决条件。我校学生管理工作逐年趋向有序规范,保证了教学、科研、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和培养工作的重要结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我校2009年普通本专科生学生党员只有14人;2010年为301人;2011年为653人;2012年为1281人;2013年为965人。我们认为,只有学生管理工作有序规范,才能培养优秀的学生成长为学生党员,为党的队伍建设输送新鲜血液。

总之,改制五年来,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给全体师生员工巨大的鼓舞和前进的动力,为迎接2015年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把我校建成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普通本科院校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我们学校更加美好的明天。

注:数据采集按教学年统计。(其中2013年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10月31日)

2013年12月09日 1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