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叫干正洋,是贵州师范学院的一名教师,也是铜仁市印江自治县黔溪村第一书记。
2018年3月,我被组织选派到铜仁市印江自治县黔溪村任第一书记,我的扶贫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黔溪村属于二类贫困村,有500户人家,其中建档立卡户136户538人,贫困面广。
基层党建,托起黔溪村的精神脊梁

帮扶村村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
通过入户走访和接访群众,我发现老百姓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非常严重。他们对很多政策一知半解,对村干部也不信任。经过研判,我一是加强了基层党建,让党员干部把党的好政策、好声音带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声音。二是动员老百姓积极参与村中的大事小事,拿起规章制度的尺子,纠正偏差。
不到一年时间,村里反映问题的人渐渐少了,老百姓等、靠、要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
产业带动,激发群众内在动力

干正洋(左一)在田间地头工作
在我来到黔溪村之前,村集体经济是几乎是零,没有什么产业,除了务工几乎没有任何种养殖收入来源。为了让百姓脱贫,我通过村集体产业带动,让农户在家门口搞起了养殖业和种植业——不仅房前屋后种上了蜂糖李、三红柚、软籽石榴等,而且还在果树下发展养殖业,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如今,经过大家不懈的努力,现在村集体有了规模5000羽的育雏场、规模5000羽的中鹅养殖场、规模10000羽的种鹅场、规模5000羽的商品鹅场,200亩蜂糖李果园,软籽石榴果园200亩,三红柚种植60亩。老百姓的自身发展动力被充分激发出来了,大家都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销售帮扶,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干正洋(左二)在农特产品销会上售卖鸡蛋
我充分利用“校农结合”平台,把田间地头的新鲜农产品直接送至贵阳多家高校,在让教职工和学生吃上生态放心的食品,也帮助贫困户增收。两年多来,累计为老百姓销售20多万元的农产品。
自加入了扶贫大军,群众送了我三个绰号——“秋葵哥、卖蛋哥、鹅司令”,我也非常乐意别人这样称呼,自己把老百姓的农产品卖出去,很自豪!
大兴基建,建美丽新农村
以前,村里道路情况不好,废弃老木房猪牛圈集中成片,村容村貌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把老旧房屋和废弃猪牛圈拆除复垦复绿。同时,我带领干部群众,修建连户路,清理了村里垃圾,安装垃圾桶。不仅如此,村里还修建了很多广场,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如今,黔溪村旧貌换新颜,村里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变,基础设施也变好了,家家户户门前有了太阳能路灯......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俗话说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愈是接近成功就愈困难,我们越要坚持到最后。未来我将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把百姓的依托作为前进的动力,以铿锵的步伐行走在黔溪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努力。
整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通讯员 赵利平
编辑 张婷
编审 田旻佳 韦一茜
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5513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