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药师》:讲述养生世家的传奇故事

时间:2016-06-13 10:19  点击:

《独药师》 张炜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5月出版

《独药师》开始动意很早,不是十年、八年,是接近二十年的时间。上一部书《你在高原》的体量很大,所以没有时间写新的。有的时候宁可写一部450万字的《你在高原》 ,也不愿意写只有30万字的《独药师》 ,因为特别难写。把传统文学翻一下,有哪本小说写养生?很少。武侠小说、网络小说有一些。纯文学写作需要语言条件、思想条件、精神状态、格调把握,所以写作《独药师》非常困难。

大概在30多年前,我在胶东半岛接触了《独药师》当中的一些资料。一个是关于辛亥革命的,只有少数研究辛亥革命史的人才知道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徐镜心,大家知道“南黄北徐” ,“黄”就是黄兴,“徐”则被谈得很少。基督教在北方登陆最早的地点是烟台地区的蓬莱和龙口,龙口有很大的教会、教堂,还有新学、西医院。烟台的这所医院就叫怀麟医院,比北京的协和医院早20年建立。协和医院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亚洲创办的一所最大的现代医院,而怀麟医院,不查专门的资料压根儿没人知道。 《独药师》中徐竟的人物原型就是徐镜心。我写作的时候,非常愿意把一些原型谐音化、或保留几个原字,这样使想象有些根底。徐竟如此,麒麟医院也如此。虚构需要根底。在我所有的虚构作品中,可能《独药师》最贴近历史的原貌。我也有一点小小的私心,老家烟台龙口这个地方,对中国的新文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很大的。山东大学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一所大学,它的起源跟我书里说的那个教会有关系,当年的留学生都是从那里到青岛,再中转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出去留学。烟台也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摇篮之一。同盟会的北方支部就在烟台,主要活动地就在龙口。它下辖北京、天津、东北三省、新疆等广大的北方地区。我当年看资料的时候,徐镜心让我敬佩而又不解,他活了40岁就被杀害了,他的全部热情都在革命上,想的事情全是革命,随时可以为革命献身。但就是这样一个一心革命的徐镜心,竟然还写了一本养生的书,书名叫《长生指要》 。他很关心身体,却又随时准备献身革命。这样的一个人物很是打动我。

中国,特别是胶东半岛地区,是养生的一个大本营。大概秦始皇时没有被杀掉的一大拨养生家还留在原地,那些秘笈留在了胶东半岛。据我了解,清末、民国时,在胶东半岛大概每一个城市和村庄里面都有专注修炼长生的人。历史的文脉留存到今天,有的时候是以变形的方式呈现的。现在半岛地区不炼丹了,但是还有这种文化存在。鲁文化把齐文化覆盖了、淹没了,长生文化常常是口耳相传,有的时候是一个隐脉,很难割断。这种东西要表达出来就非常困难了。落在纸上,要么写不出来,要么写一个皮毛,想写清楚、写准确,写得一般人可以用感性和理性去把握,那就更难了。

《独药师》的楔子中说“我”在档案馆干了四年零七个月,穿蓝色的长袍衣服,每天吸着一百年前的尘埃,这都是真实的。但是档案里面没有一个和小说中完全一样的原件,没有那个装文件的箱子,涉及到辛亥革命和养生的东西是有的,不过主要是来自于我最近这30多年在胶东半岛的一些生活。我听到的这方面的东西极多,关于革命、爱情、教会、医院、新学,这些大的框架是真的,个别的细节需要虚构。实际上往实里写,写得越实越有虚构感,越有象征意义,满脑子都是虚构,有时候可能会走向反面。很多人说这部小说写得非常神秘,其实在我看来一点都不神秘,养生和革命都是胶东的现实。海明威有一句话,他说一个作家从没有神秘的地方弄出神秘来,只是小道。现在好多人不愿意看小说,就是作家过分地把没有神秘的地方弄出了很多神秘。我认为作家有时倒应该把神秘的东西,尽可能地写实一点,具体一点,好理解一点。无论从经验出发、还是把握现实,都要尽可能写实,这样弥散出来的神秘力量,有的时候反而会更强。

我给自己定的规矩,一部长篇小说在心里至少要埋藏15年,就像酿酒一样,年头短了不醇厚。我心里还有新作品的种子,等待它们萌发。(本文为张炜在《独药师》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记者金涛整理)

相关链接

《独药师》讲述养生世家的传奇故事

自《你在高原》于201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五年之后,张炜的最新长篇小说《独药师》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这部小说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山东半岛地区养生世家的传奇故事。一百年前,中国正经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基督教登陆东部半岛,教会学校及西医院初步兴起,半岛地区首富和养生世家的季府面临空前挑战。小说以养生秘术为背景,交织时代与革命,用简洁而富有张力的方式描述了季府主人、“独药师”第六代传人季昨非陷入到长生、革命、爱欲的纠缠之中,苦闷又彷徨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虽充满传奇色彩,但里面的人物几乎都有原型,革命家徐竟的原型是徐镜心,他是同盟会创始人之一,被孙中山委任为山东主盟人, 1914年,徐镜心被袁世凯杀害于北京,年仅40岁。另外,基督教会创办的西医院及新学的半岛史实、与北京协和医院的关系,如今也很少有民众了解。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对极具传奇性的《独药师》 ,很多人会误以为是纯虚构作品。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称此书是“大实大虚”之作,填补了一段少为人知的历史空白。(记者 金涛)

来源:中国艺术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