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人大代表文学院吴俊院长组织召开《贵阳市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新型社区应知应会知识》宣讲与征求意见会
为积极响应中共贵阳市委全面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号召,乌当区高新选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吴俊院长于2012年6月7日在文学院办公室组织召开《贵阳市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新型社区应知应会知识》宣讲与征求意见会,以便于使辖区居民了解社区改革工作情况,形成推进改革工作的合力,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改革。
此次会议由吴院长主讲,贵州师范学院各学院学生代表积极参与。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针对参会同学对此表现出的极大期待,协助吴院长组织这次活动的张海丰、孙雪同学重点宣读了《贵阳市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新型社区应知应会知识》里所涉及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总体思路等条款。对于条款中涉及到“四级变三级”“一委一会一中心”“三有一化”“区域化党建的‘六联’‘十化’要求”“实现领导体制扁平化”等内涵丰富的专有名词,吴院长都做出了详细贴切的解读,使学生代表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那么到底如何进行改革呢?吴院长将这项工作如何做的建议权交给了与会的各位学生,鼓励到场学生积极提出身边存在的生活、生态环境等问题,他说:“我们不能仅仅止步于了解政府相关规定,而更应该把理论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随后,同学们踊跃发言,内容涉及医保、教育、起居、环境、交通等多方面,吴院长全程都做相关记录。此外,吴院长也向同学们提到今年1月在人大会议上自己提交的三项议案,即:在贵州师范学院校门外建人行天桥,以保证同学出行交通安全;‚增加一路开往贵州师范学院的公交车,以便利缓解56路乘车拥挤;ƒ及时做好乌当区垃圾填埋场的消毒、除臭工作。吴院长的每项议案都得到同学们的掌声支持。
关于生活问题的交流及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条款的普及这个环节,吴院长与学生们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良性的互动。
谈话中,吴院长提到,此次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最大的特色在于新型社区的创建,而新型社区最具标志性的特点是社区服务中心取代了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功能由管理为主上升到服务优先。
新型社区是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构建成的社区组织体系。新型社区具有以下特征:居民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较高,社区内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新型社区在党的领导下实行居民自治,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新型社区“新”在哪里?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不见了,今后谁来为我们服务呢?
首先,新型社区实行大党委制,即党委为建制党委,服务中心人员在社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吴院长解释道:社区服务中心真正可以做到为人民服务,它的服务功能会大大超过它的管理功能,真正符合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次,新型社区共驻共建机制,即发挥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利用社区各类资源,凝聚社区各方面的力量,达到社区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的;再者,剥离经济职能,将原本承担有抓经济、抓税收职能的街道办事处撤销,新成立的新型社区服务中心不再具有经济职能,而将精力专注于社会管理和服务,履行“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四大功能;第四,新型社区实行居政分离,居委会不再承担行政管理性事务,在社区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第五,新创建的社区服务中心是区委、区政府直接延伸到社区的工作平台,社区党委直接接受区(市、县)委领导,社区服务中心直接接受区(市、县)政府的领导,同时接受区(市、县)职能部门指导。
建设新型社区,最关键的是保障措施标准化,充分发挥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功能,为城市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保障、筑牢基础,做实做强社区。
新型社区除了有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新的服务机构,还专门成立了新型社区议事协商机构,即居民议事会,专门负责收集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讨论社区建设和管理事项。居民议事会实行“三会一评制”,“三会”指群众意见收集会、议题讨论会、议事决策会,“一评”指述职评议。
居民议事会成员还可进一步在所联系区域内召开群众意见收集会,广泛收集民意采纳民声。
此次会议接近尾声时,吴院长号召我校师生积极参与群众意见收集会,他说:“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正在积极开展,我们是乌当区的居民,乌当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每一项细则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希望广大师生有任何相关意见或建议都随时向我或者我们民意收集工作小组人员汇报,我们会尽心地把大家提的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乌当区有关部门反映,以求尽快加以解决。”反映意见联系电话:5810415(吴院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