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两代会,说句心里话三:代表声音二 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代表们认为

时间:2015-05-09 21:45  点击:

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人才培养意识,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

——郭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学校应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展开大讨论,更加明确“应用型”的概念及其对它的支撑。

——邓琴

学校在创新人才时,尽可能多引进在职专业人才,会教书,会教学的人才。

——张四海

应用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之需,应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三字一画”的训练,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 ——赵刚

建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体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但提出“应用型”与成为“应用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建立有效的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质量监控体系、评价机制等的体系。

——余学军

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习实训,进一步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项目。

——邓桐龙

看清形势,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在保持师范教育的前提下,扩宽教育领域,探索新途径,努力培养出适应性强,责任心强,能尽快发挥作用的人才。

——王军辉

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化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抓好抓实教学各环节工作,确保人才培养方案有序实施。

——邹晓青

顺应社会需求,符合学校发展方向,适应我校人才培养的规律,是目前我校在办学定位上必须确立的一个方向。我校的教学、科研、管理都应以此为核心进行相应的转变、改革。把这一目标的实现打造成我校特色、亮点。

——韦丹

培养应用型人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生产的需要,也符合经济生产的需要。

——唐晓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吴爽

作为学校应提炼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为贵州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姚蓝

应用型,什么是应用型?是面向社会,还是面向教育,学生对将来进入社会自己都很迷茫,我觉得更多的是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的认识能力、行政能力。很多学生连基本的待人接物,言语礼貌都需要学习。

——张蕊

培养应用型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应多开设应用型的课程、活动。

——王珏

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大势所趋,根据社会用人需求及要求培养人才,要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陈德良

符合我校“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符合社会实践需求,应加强学生师范性培养。地方性院校就是要面向社会,培养适用性人才。

——吴靖霞

一是加强实践性,加强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科研的参与;二是课堂教学重知识的应用。

——张睿

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道德教育。

——梁志远

两大方面进行加强:一是培养能科研重教学、能实践的综合应用型教师队伍;二是设置实用的教学计划,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列入重点,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方法。

——代金叶

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更要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资源,并培养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能力;另外,还应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打造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践提供更好的平台,并更加完善各类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和监控评价体系;最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教师要对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十分熟悉和了解,所以要加强教师与中小学教育接轨。

——邓丽君

要从产、学、研方面与社会接轨,所学知识、所做科研都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侯晓薇

作为师范院校,应培养综合型人才。

——胡展耀

加强对外交流与企业合作,加强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

——李杰

加大学生对新课改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

——李明勇

结合我校“一体两翼”的发展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仅只注重“应用型”,还应兼顾“地方性”、“有特色”。尤其应狠抓“文化旅游”和“信息数据”两大学科群,真正着力培养这两大专业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詹静

文/大学生记者团两会工作报道组  审核/孙筑萍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