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八大教育精神谈加强党员思政教育模式——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申小雪

时间:2013-03-20 14:50  点击:

贵州师范学院学生代表 申小雪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我党再次提出了很多关于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青年学生集中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各级各类学校要站在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的高度,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培养工作”。

我党历来就十分关心青年学生、爱护青年学生,重视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方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明确任务,学校德育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为培养适用人才的高等学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成为向全社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力军。尤其要依托高校人才荟萃和学科门类齐全的强大优势,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引领社会进步潮流,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把“五拓展”、“五带头”推进“五先进一满意”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建设统一起来,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积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使大学生党员能够真正肩负起引导人类文明进步的神圣使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动力者。

一、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这一定义,所谓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是指高校基层党组织运用党的指导思想和道德规范,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使大学生党员形成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要求的思想道德和政治品质。

二、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坚持正面教育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着关键而又复杂的转折期,国际社会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对当代大学生党员的“三观”产生了极大影响,给大学生党员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挑战和考验。只有坚持教育引导,采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的旗帜、方向和立场。作为大学生党员,在用大学生的准则要求自我的时候,还需要以一个党员的行为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完善,关系到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培养,因此,通过以健全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模式为抓手推进高校基层党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人才培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推手与保障。

2、党的组织建设的需要

组织建设是党建的重要内容,而搞好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搞好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有专家认为,党员教育是党员队伍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党在新时期历史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学生党员是高校思政教育最重要的群体,又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培养“又红又专”大学生党员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基层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针对新的党建形势和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长期存在疲软的现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工作并以此为抓手,已成为高校基层党建非常紧迫的任务。

3、国家建设的需要

国家的建设需要造成千百万“又红又专”的人才,并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因而,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主要就是要将党、国家和民族的思想道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要求转化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之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只有立足于此并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接受积极的以正面为主的思政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党员才能从根本上坚持社会主义立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时代的脉搏,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与高校基层党建的关系

1、基层党建是方向与平台

根据党中央的全面部署,2012年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和创建了平台。“五拓展”、“五带头”的基层党建新模式为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方法论,而中共贵州师范学院党委提出的“五先进一满意”目标,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教育平台。

2、思政教育工作是保障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始终强调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而通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可以为加强基层党建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从而夯实党的思想建设之基,提高党建的有效性,为高校基层党建提供思想保障。

四、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模式

借助“五拓展”、“五带头”的党建模式和结合贵州师范学院推进“五先进一满意”党建目标的提出,通过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是搞好贵州师范学院基层党建的重要抓手。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从贵州师范学院的校情来看,主要建立健全以下教育模式。

1、明确目标不越位

思政教育的海洋中需要引航的灯塔,这个灯塔有两个,一个是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另一个是思政工作者。作为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在指导思想这个灯塔方面,主要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要的是高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指导思想再好,还离不开思政教育工作者,其是否认真按照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进行大学生党员的思政教育,关系到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这是另一个重要的灯塔。所以思政教育者自身首先要坚定立场、认清形势,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十八大报告的讲话精神等为指导,明确目标,确保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不越位,从而切实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工作。

2、精选内容不错位

精选思政教育内容,确保教育不错位,这是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成效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党员本身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思政素养,所以在选择教育内容上必须更加丰富和深刻,力求达到基础能巩固、理论能拔高、视角能放宽、境界能提升的效果。目前,就我国的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内容来看,主要有“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与法制以及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这些内容涵盖了大学生党员应具备的素养,因而在内容选择上要精,完全体现大学生党员对思政教育的实际需求。但是社会实践是发展变化的,因而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在内容选择上,只有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实际,不断完善思政教育内容与方法,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3、依托组织育人不缺位

党的高校基层组织,是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摇篮,关系着大学生党员能否健康成长。因此,健全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有着现实而紧迫的意义。通过在党团组织中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政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育人功能,是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依托党、团组织方面,各基层党组织和各基层团支部需紧密联系,集中宣传党的指导思想、原则、路线、方针政策,同时紧密联系群众,采用以先进带一般,以先进促使一般向优秀转变的方法,有目标、分层次、有步骤地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

4、树立榜样要到位

一个优秀的党员就是一个典型示范和榜样,通过树立优秀大学生党员来带动一般促转变,是搞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办法。大学生党员有极强的导向性、约束力和凝聚力,这对于推进贵州师范学院校园“三风”的好转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利用党、团组织本身具有的接近群众,服务基层的特点,加强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增强其党性修养,才能够把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落实到位,在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立场,引导大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和进一步落实“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理念,都具有现实针对性。

5、打造精良的教育团队是本位

有了健全的组织,还需要组建精良的队伍,这是搞好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的关键。思政教育历来是个实效不高的工作,需要一个专业的思政教育团队来实现教育效果的提升。当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而,没有精良的教师团队,很难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全面提升。所以,强化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团队的政治素养和党性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组建精良的思政教育教师团队的过程中,贵州师范学院党委把贵州教育精神、贵州教师誓词、社会主义荣辱观、十七大报告精神等融入思政教师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6、以校园文化为推手

思政教育的内容相对稳定,而表现形式则丰富多彩。在贵州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过程中,以校训、教风、学风和考风等为内容,大力建设和宏扬校园文化,创师大学生党员特色思政教育。我校自2009年迎评改制成功以来,全面加强校园软硬件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利用校园活动为载体,发展社团文化,推进社团建设,使校园文化百花齐放,先后开展了“我在党旗下成长”的征文比赛、党史知识竞赛、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创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大量志愿服务群众的活动等强化校园文化氛围,以活动形式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政工作。把“为人师表”的校训和“绿色大学”的美誉作为名片工程打造,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校园的每一个地方,以此对大学生党员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实现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从课堂内向课堂外的隐性延伸。

7、以导师制为特色

2010年以来,贵州师范学院一些教学单位(文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开始在本科生中推行导师制,以此来提高育人效果,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做大学生学习、生活与人生的导师,实践表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鉴于导师制的成功,贵州师范学院在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方面也受到启发,借用导师制模式,使大学生党员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使大学生党员真正愿意努力付出,争当学习、服务的典范,在组织和学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使大学生党员自身得到很大的提高。

8、占领网络信息新阵地

当今社会是网络信息的时代,网络信息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并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建设,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及时有效掌握大学生党员思想动态,已成为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当下,网络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大学生党员对基础的网络应用技术掌握已经十分普遍,因此积极利用网络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现代网络具有信息传递快、成本低和信息直接明了等优点,在推进大学生党员教育上也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学习网络,占领网络信息新阵地并使其成为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的实践表明,通过建立健全上述教育模式,不但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效果、提升大学生党员素养和示范带头作用,对于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是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与高校基层党建的重要参考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红锋.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学习纲要[M].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2]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M].中央党史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