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院要闻 - 教育教学 - 正文

2025年教育部西部档案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工作会暨第六届全国民族档案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本网讯 2025年11月1日,由教育部西部档案学专业虚拟教研室、民族档案学术协作网及贵州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2025年教育部西部档案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工作会暨第六届全国民族档案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学院印山书院隆重开幕。本次会议汇聚了全国多所高校、档案馆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近70人,以“民族档案资源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为主题,聚焦民族档案事业的传承保护、资源利用与学术创新,共探民族档案学发展新路径。

开幕式:凝聚共识,共绘档案事业发展蓝图

开幕式由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档案学院院长万国崔主持。贵州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邹晓青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档案工作在保存历史记忆、服务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贵州省档案馆(省地方志办)副馆长(副主任)田红详细介绍了贵州省丰富的档案资源与独特的民族文化,强调了保护这些珍贵档案对于展现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意义。贵阳市白云区档案馆(区地方志办)馆长(主任)则从培养高素质档案实操人才、挖掘区域文化、助力馆校合作等方面分享了地方实践经验。民族档案学术协作网代表胡莹回顾了档案学从“小”到“大”的显著成果,并汇报了协作网近几年的发展情况。

主旨报告:前沿引领,深化服务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

主旨报告环节由四川大学王萍教授主持,五位专家学者带来深度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张斌教授在《档案工作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报告中,系统论述了档案工作在此项使命中的三重重要意义: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证据与实践记录者,其角色正从“历史见证者”向“现实参与者”与“记忆构建者”演进。他总结了征集相关档案、入选国家遗产名录、举办主题展览等实践经验,并前瞻性地提出了四项推进建议:建立“中华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筹划“中华民族共同体档案文献遗产库”、规范推广主题展览以及深化相关研究,为档案部门提供了清晰的行动路线图。

云南大学华林教授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档案研究:概念、体系与展望》为题,构建了该领域的学术框架。他首先在方针政策引领与学术研究基础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档案”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进而,他重点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档案体系的构建框架,展示了清晰的学理依据与体系结构图。最后,他从 “三大体系”建设、方针政策、学科体系、区域线路及特色研究等多个维度,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全面展望,指明了广阔的学术生长点。

湘潭大学陈艳红教授在《智媒时代红色档案资源传播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报告中,聚焦于前沿技术与档案传播的融合。她深入剖析了智媒技术带来的三大机遇:内容加工的数字化、实体呈现的拟真化、记忆传承的空间化,同时也尖锐地指出了随之而来的三大隐忧:档案真实性消解、纪念仪式异化与价值理性消弭。对此,她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策略选择:通过数字求真与脱虚向实应对真实性危机,通过认清形势与目标阐释重塑纪念仪式,通过深刻解读与信仰坚实解惑价值理性,为红色档案在智媒时代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辩证思路。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黔南州水书申遗办主任葛明义在《贵州水书文化生态与华夏早期文明之比较》中,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他从水书与华夏文明的关系、水族语言与汉语古音、水书文字与华夏刻画符号、天文历法与宇宙观、民俗仪式与早期文明以及服饰冠戴等六大维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比较研究,有力地揭示了水书文化与华夏早期文明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联系,为理解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珍贵的实证。

广西民族大学郑慧教授则以《壮族土官族谱中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研究——基于<广西土官岑氏莫氏族谱>的历史文本分析》为个案,分享了壮族土官族谱中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研究。她精准地揭示了族谱文本中“汉文化攀附”与“壮文化留存”并存的双重叙事特征,并从政治、经济、文化、血缘等多个维度,解构了历史上民族之间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交往交融实践,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微观历史图景。

平行分论坛:多元探索,聚焦档案研究与活化利用

下午的会议设置了三个平行分论坛,议题广泛而深入,学术碰撞火花频现。分论坛一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高大伟主持。本论坛聚焦民族档案的多元价值与实践。辽宁大学邱志鹏探讨西南环保碑刻文献编纂;四川大学张伟佳研究阿坝州民族"三交"档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贵州省档案馆刘亚文介绍清水江文书抢救保护;云南大学何志丽分享数字人文视域下云南藏文档案资源的整合路径与模式;西藏民族大学刘璐璐探讨藏族扎囊木雕非遗保护创新;贵州师范学院瞿智琳研究水书档案文创开发。

分论坛二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朱兰兰主持。本论坛关注档案研究与红色记忆。云南大学马立伟探讨民族档案研究的田野调查路径;贵州省档案馆方文鹂分享红色档案收集工作实践;云南大学张富秋研究"刘三姐"档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黑龙江大学朱天梅探索少数民族档案文化传衍与AI赋能;贵州师范学院韦丹凤报告《滇西抗战原始史料汇编》的整理工作与价值发现;西藏民族大学祁媛媛分析西藏红色档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

分论坛三由西北大学李姗姗主持。本论坛展现前沿议题与创新方法。韩山师范学院李璐璐研究档案文献遗产数据价值化路径;湘潭大学张学锋分析生成式AI对档案学知识生产的影响;贵州财经大学刘娟娟探索非遗档案数据资产化模式;四川大学刘雨甜构建GLAM机构民族文化记忆资源活化模型;贵州师范学院李忠峪研究手工纸与文献修复双向赋能;云南大学党鹤阳解读《南诏德化碑》民族"三交"历史;贵州师范学院向礼花探索非遗档案短视频传播新模式。

虚拟教研室工作会:共商共建,助推西部档案学协同发展

在虚拟教研室工作会上,云南大学胡莹老师、四川大学王萍老师、辽宁大学邱志鹏老师、西北大学李姗姗老师、西藏民族大学徐诗成老师、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乌仁陶德老师、贵州师范学院李忠峪老师等高校代表围绕档案学专业资源共享、课程质量提升与人才队伍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达成多项重要共识。会议提出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抓手,创新推行"轮职法"机制促进交流,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与会代表一致倡议构建"西部共同体"合作框架,并通过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等具体举措,共同推进西部档案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实现协同发展。

闭幕式:成果丰硕,展望未来

在闭幕总结中,各分论坛代表高度评价了本次研讨成果:分论坛一深入感受到了“中华文化之美、价值共创之美与创新呈现之美”;分论坛二对主办方精心设计的六大研讨主题表示赞赏,认为内容充实、启发性强;分论坛三则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恒魅力,共同探讨了加强文旅融合与创新传承方式的可行路径。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全国档案学界,特别是西部及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深化了档案工作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认知,有力推动了档案事业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与资源共享。

文字/闵梓晨、向礼花 图/宣传部 一审/向礼花 二审/蔡知远 终审/万国崔

邹晓青致辞

田红讲话

万国崔主持开幕

徐炯明致辞

胡莹致辞

张斌教授作主旨发言

华林教授作主旨发言

陈艳红教授作主旨发言

葛明义主任作主旨发言

郑慧教授作主旨发言

分论坛一现场

分论坛二现场

分论坛三现场

虚拟教研室工作会

闭幕式现场

合影

2025年11月05日 16:10:38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