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院要闻 - 科学研究 - 正文

高研院举行第42期“山地世界”学术报告会

本网讯  6月14日下午,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暨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中国山地民族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山地中心”)在信息楼802会议室举行第42期“山地世界”学术报告会。高研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山地民族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龙宇晓教授作了题为《对话式学术写作》的具有研究方法培训性质的专题学术报告。高研院及山地中心专职研究团队、“CS写作计划”成员、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等三十余位学术骨干参加了此次会议。报告会由高研院副院长杨定玉博士主持。

龙宇晓以两首爵士乐的鉴赏开场,从乐曲中多种乐器之间和主副旋律之间的协同互动以及即兴华彩(cadenza)的重要作用入手,切入到高质量学术论文写作的最基本的特性——“对话”。他认为,音乐艺术和研究艺术是相通的,其共性便是“对话性”;学术写作是一种对话的艺术,其特质是基于逻辑关系的对话,是知识的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过程中的协商对话,是以交流和表达为目的的、文字化的语言事件集合,是具有广阔自主发挥空间的结构化对话;而逻辑关联和基于学理的批判想象力则是学术写作的核心要素。

紧接着,龙宇晓从学术市场的总体格局特点、学术生产力的自

我评估、学术生产关系的综合评估等方面论述了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选题的艺术。他强调,作者自己在学术市场的定位是合理选题的基本前提;问题意识的形成则是正确选题的进路;研究问题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从兴趣话题到感性疑问”、然后再从“从一般疑问到研究问题”的两步过程。他在报告中指出,论点、论据和谋篇布局是构成一篇好文章的三大核心支柱。研究者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比较和批判性思考,才能形成新颖的论点,好的论点应该具有可争论性(Contestability)、有实质意义(Substantiveness)和具体性(Specificity),可以是单一型的也可以是复合型的。事实性或数据性的论据必须符合事实,具有精确性、充要性、代表性、明晰度才有说服力,而基于前人论断的软论据或准论据则必须具有代表性、权威性。

针对目前团队人员学术写作存在的一些问题,龙宇晓就学术论文的引言(导言/前言/绪论)、正文、结语(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致谢语与资助方或科研基金标注等各个结构组成部分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必要的注意事项做了简要讲解。他着重指出,在正文的谋篇布局中,论据与论据之间、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联和自然过渡连接及反复呼应,事实论据或专家论点的语境交代和批判性分析,不同形态的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事物与反映事物的事物之间的互为映射的相辅相成关系,共同构成一个循环递进的对话流。具有这样的对话流的文章,一定都是上乘的好论文。当然,这些都不可能是一挥而就的,好的文章总是由反复思考、多次修改而来。

最后,龙宇晓还推荐了几篇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供与会的研究人员参考借鉴,以充实提升自己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

在报告会提问和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将自己在论文写作中遇到的难题和龙宇晓展开深入的讨论,现场气氛热烈。龙宇晓希望研究人员能利用“近水楼台”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和山地文明特点,本着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积极运用先进研究方法,潜心发掘本土知识、本土文化的内涵,强化学术创新的能力,规避对西方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盲从、对国内东部地区的盲目追从,形成符合自身学术资源区位优势的的特色研究领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或地方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

文/宋汉瑞  审核/杨定玉

2016年06月17日 19: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