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部动态 - 历史与档案学院 - 正文

“贵州水书档案文创活化传承的实践路径” ——瞿智琳主讲“印山讲坛”2025年第13期

10月17日,“贵州水书档案文创活化传承的实践路径”讲座在贵州师范学院明辨楼405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历史与档案学院副教授瞿智琳主讲,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民族文化与文创融合的知识盛宴。

讲座伊始,瞿智琳以“水书”这一水族古老文字为切入点,介绍其在水族语言中称作“泐睢”,是水族先民创造的古老文字及由此记录而成的古籍。作为被誉为象形文字“活化石”的珍贵遗产,水书2006年便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载着水族天文、历法、民俗等丰富内容,堪称水族人民的“百科全书” 。通过展示水书古籍图片,瞿智琳副教授带领师生走进水书的历史长河,解读其八卦、地支等内涵,让大家对这一文化瑰宝形成初步且系统的认知。

在核心的实践路径讲解环节,瞿智琳以多样展示让内容更显生动。大屏幕上,水书元素融入玩偶、徽章、服饰等文创产品的设计令人眼前一亮;现场呈现的手提袋、印章、书签等实物,则让师生近距离感受古老文字与现代设计的创意碰撞,直观体会“原典活化”的鲜活形态。

讲座中,瞿智琳还分别从不同主体阐述了传承路径。她提到档案馆“以学术为基,做原典活化”,夯实文化传承的文献根基;中小学“以教育为轴,推动实践传承”,如都匀市归兰水族乡阳和中心完全小学开展的水书文创实践教学,让文化在校园扎根;高校设计团队“以创新为翼,做跨界转化”,通过系列文创产品打造实现文化的现代表达 。这一多元协同模式,为破解水书传承中“后继乏人”的困境提供了有效思路。

整场讲座气氛热烈,师生们专注聆听,纷纷记录讲座精彩内容。本次讲座通过系统的理论阐述与详实的案例分析,为水书文化的当代传承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方案,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路径,对推动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图 张丽琴 复审/蔡知远 终审/万国崔

讲座现场

交流现场

2025年10月23日 11: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