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部动态 - 历史与档案学院 - 正文

校校协同育新师 课堂实践悟初心 —— 贵州师范学院师范生走进师大附中开展教学实践

本网讯 10 月 28 日,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档案学院历史系 2023 级 106名师范生(含优师生)赴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花溪大学城校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此次实践依托《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课堂观摩 — 教研交流’实践模块,由历史系系主任、课程实践指导教师梁中美,与优师生项目负责人朱更勇带队,搭建起高校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衔接的实践育人桥梁。

六堂宋史课 解码优质教学密码

在师大附中历史教学组活动负责人王康的统筹安排下,106 名师范生有序进入 6 间教室,同步观摩高一年级《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现场教学。六位附中历史教师刘娟、王康、李健、汪世勇、蒙兰、刘文静,围绕课程重难点展开教学。从宋初 "强干弱枝"" 分化事权 "的集权措施解析,到辽宋夏关系中" 岁币 ""岁赐" 的历史影响阐释,再到王安石变法 "富国" 目标与实施困境的深度剖析,既有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引导,也有史料研读的实践指导。

在现场,师范生们手持听课记录本,重点标注课堂环节设计、史料运用方式与师生互动技巧。观摩中,教师讲解地方行政官职间的相互约束关系,直接引用史书原文来印证制度特征。这种借助史料开展教学的方法,能把抽象的概念变得更直观易懂。教师怎样讲解并突破关于宋代王安石改革评价这一教学难点,也是师范生关注的重点。

正谊讲堂论教法 名师传经解困惑

随后,在正义讲堂,六堂示范课的授课教师与师范生展开深度教研交流。针对师范生普遍关注的职业发展问题,附中教师团队结合自身经验倾囊相授。在备课指导环节,他们强调,要核心素养并重,既抓牢中央集权措施等知识重点,更要渗透历史解释素养;在面试技巧分享中,他们建议,突出学科特色与个人优势结合,用教学案例展现专业积淀。备课时,要先梳理教材逻辑链,如从政权建立 — 制度建构 — 危机出现 — 改革尝试的脉络解读两宋历史,面试时才能清晰呈现教学思路。附中历史教师结合示范课实例进行讲解,现场互动提问环节持续近一小时,师范生们围绕 "新教材史料整合"" 课堂突发情况处理 " 等问题踊跃交流。

协同育人结硕果 实践赋能成长路

朱更勇在总结中表示,这是落实校校协同育人模式的重要实践。此次实践精准对接《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要求,让师范生直观感受优质历史课堂的构建逻辑。师大附中历史教学组负责人王康则强调,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我们始终重视基础教育与高校的衔接,未来将持续开放优质教学资源。

目前,我系已构建多维度协同育人体系,通过与师大附中在内的多所基础教育学校共建实践基地,推行“双导师制”培育模式。此次实践活动既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延伸,更是校校协同培育高素质历史教师的生动实践,为师范生搭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平台。

文/梁中美 图/杨鹏/蔡梦奇?李国涛一审/朱更勇 二审/蔡知远 三审/万国崔

听课现场

现场交流

优师生合影

大合影

2025年10月30日 11: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