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十年·星火燎原——我校参加2017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时间:2017-11-20 19:56    点击:
备案编号:2017112115撰稿单位:创新创业学院发布单位:宣传部
技术录入:陈璐、陈季春责任编辑:孙秀华

网讯 11月18日,由我校创新创业学院刘世华、陈非帆带领我校项目团队代表刘阳(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肖美琴(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钟恺庭(外国语学院)参加由教育部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时骏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教师、企业家、投资人等共13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展示交流创新创业新成果,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

徐青森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十八大以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多点突破、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国创计划”实施十年,已经成为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载体,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品牌活动,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国创计划”等工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时骏在致辞中指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大连海事大学立足交通、聚焦海事、面向海洋,为我国航运业发展、海事科技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是国内众多创新创业人才智慧思维的大碰撞、大交流,他鼓励青年学生们尽情施展才华,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项目《基于体感识别与增强现实技术的V2MOOCs教学虚拟视觉系统设计》为我校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体感识别技术构造全新的“人机交互、虚实结合、实时交互”的沟通机制,大大简化了制作慕课后期的工作量,降低了制作成本和工作周期,为学习中提供了栩栩如生的3D沉浸式教学环境。截止2017年11月,该项目已经成功完成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MR(混合显示技术)版本开发,期间经过多次竞赛专家评委点评与老师指导,该项目已聚焦在医学方向上的研究,通过改进医学核磁共振图像数据重建算法和模型,结合医疗云技术和压缩感知技术,成功建立了一套VR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和一个MR混合现实辅助阅片系统。项目曾获:2016年“创青春”中航工业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三等奖、2016年微软“创新杯”全球大学生科技大赛国赛二等奖。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

据悉,“国创计划”自2007年正式实施至今,有近千所高校参与,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超过18万个国家级项目获得资助,投入资金超过30亿元,参与学生近70万人次,覆盖理、工、农、医、文、法等全部学科门类。自2008年开始,为加强参与高校和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教育部每年主办一届创新创业年会,累计参与师生数达7千多人,参与项目(论文)数达2600多项。

链接:“国创计划”十年倡议

创新创业开辟未来,“国创计划”搭建舞台。我们步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一个变革和创新的伟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青年,要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创计划”)秉持“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理念,促进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十年来,我们不忘初心,推动高校“双创”教育落地生根;十年来,我们三级联动,构建“国创计划”全面推进体系;十年来,我们沙场点兵,打造“国创计划”年度交流盛典;十年来,我们内伸外延,推动“双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十年来,我们校企协同,打通“双创”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十年来,我们建章立制,引导“国创计划”持续深入开展;十年来,我们点燃了青年学子的创新梦想、创造勇气和创业激情。春华秋实,星火燎原,“国创计划”硕果累累,撬动了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书写了创新创业教育辉煌篇章!

进入新时代,绘就新蓝图,开启新征程。“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亦无止境。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最强音,更加自觉地投身于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创新发展的弄潮儿!

一、不忘初心,育人为本。不忘教育强国的初心,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不忘教育为民的初心,牢记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使命;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完善国家、省、高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争取让全体大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创新机制,改革育人。依托“国创计划”,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学习的新局面,完善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探索弹性化、个性化教学管理制度。发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带动作用,有力推动高等教育全面改革创新。

三、汇聚合力,协同育人。完善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推动高校打破“围墙”,主动搭建与社会合作的“桥梁”,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与社会金融、市场和产业资源紧密对接,吸引更多的业界有识之士加盟“ 国创计划”,形成全方位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构建产学研全面合作、开放共享、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四、双创思政,实践育人。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通过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推进,努力造就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鼓励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主动接受思想洗礼,把激昂的青春梦、创新创业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为创新创业、服务人民、建设美丽富强国家的开拓者奋进者奉献者。

五、营造氛围,文化育人。通过“国创计划”的广泛实施,培育创客文化,弘扬创新创业正能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营造大胆实践、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氛围环境。

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用创新和发展的眼光认识中国,了解世界,紧跟时代变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厚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我们要勇于站在世界科技的前沿,敢于挑战基础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原始创新性研究、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突出创新引领创业的指导思想,从技术、产品、商业、市场、运营、文化等维度,鼓励大学生在创新基础上追逐创业梦想。

十年磨一剑,而今试锋芒;再磨十年后,泰山不敢当!大学生创新创业其势已成、其风正劲,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用新作为、新气象、新成果回应新使命,汇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磅礴力量!

文/陈非帆 图/刘世华 陈非帆   审核/杜宏博

开幕式现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 徐青森

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 时骏

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 吴爱华

“国创计划”专家组组长、沈阳化工大学校长 李志义

会展现场

我校参会师生合影

我校项目展示

钟恺庭同学用英文为韩国蔚山大学介绍我校项目并交流创新创业学习经验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