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高校“防艾”职责,树立“健康性教育”观——专访夏卉芳副教授

时间:2017-12-01 18:48    点击:
备案编号:2017120113撰稿单位:宣传部发布单位:宣传部
技术录入:杨璇、王财丹责任编辑:孙秀华

本网讯 今年的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的设立旨在提高公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传播的意识。贵州师范学院作为教育部全国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试点学校,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有幸采访了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夏卉芳副教授,并就“艾滋病的预防”和“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这两个主题进行了采访。

夏卉芳,中国性科学理事会专家委员,原是一名国家临床泌尿外科主治医师,从事临床泌尿生殖医师工作近十年,主要从事宣传生殖教育与性病防治的工作。如今她是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老师,为致力于“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研究”,她带领几十名生物专业、化学专业的学生多次在校内进行性生殖知识、性行为安全宣传与研究,在《中国性科学》杂志发表《在校大学生性教育现状调研与对策》等论文多篇。2014年至今一直在校主讲《大学生性健康指导》全校公选课,至今已面向全校开设10多个班,上千学生受益。她拥有大学生生殖健康咨询的丰富经历,并且在我校广大师生中深受欢迎。

记者:关于您主讲的《大学生性健康》公选课程,您开设的初衷是什么?

夏卉芳:当今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思维活跃度最高、充满对新事物的好奇、行为最为开放的一部分,他们象征着果敢,青春阳光!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文化层次较高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群体,也有着弱势的一面,他们能否健康成长更应该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如今,他们正在接受一个新的成人阶段的洗礼,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出现了一些小小的困惑,使他们有小小的困扰和部分认知盲区,他们却不敢轻易向身边的好友说起,对于自身私密的问题羞于启齿害怕自己被嘲笑。然而,回避并非不存在,性及性健康问题已然是当代大学生们需要正视的难题与挑战,性健康知识的掌握成为影响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关于性的问题我们已无法再去避而不谈,而大学阶段,正是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的最佳年龄阶段。

记者:对于践行高校“防艾”试点学校的职责,在实施过程中您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夏卉芳:我们的“预防艾滋病”和“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工作可以说是统一的,当前的学生们对性健康教育存在一些误解,很多同学在人前是不能够正视这一门学科的,但事实上我们所讨论的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话题,它就像平常人们吃饭、工作和呼吸空气一样普通。在这一方面国外的教育很早就有所涉及。但从目前的授课情况来看,可以说学生们是非常喜欢这门课程的,在每个学期选课系统开通后,在短时间内选课名额迅速被学生选完,学生们有这样的一种认知需求意识是十分值得赞赏与肯定的。目前在讲授课程的空间方面存在一定的阻力,因为通常上课时,教室一般都是爆满,很多学生还会反复进去找位置,常会出现想旁听课程的同学没有位置的情况,可见学生们的热衷度还是比较高的。平常在课堂之外,也会有一些同学和老师会向我咨询这方面的问题。通常选择的场所都是在实验室解答他们的疑虑。

在课堂上防性病包括防艾一直都是我讲课的重点,因为老师说的话学生是听得进的,你和学生多讲一点,我们的学生就健康多一点。更重要的是,好多同学将来要去当老师,那就能够经过他们把性健康教育惠及更多的孩子。

记者:夏老师,您好!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让我们对性恐惧和羞耻,所以面对婚前性行为很多人难以启齿。对此,老师您是怎么看待的?

夏卉芳:提高学生的性健康知识,对于营造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家庭幸福指数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对我校的广大师范生而言,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可以把这些知识传播给自己的学生,在农村,留守儿童居多,从小父母不在身边,可以说对这方面的知识是极度欠缺的,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幼童性侵事件也能发挥一定的效力。我自己的孩子有12岁,为了能让孩子平稳地度过青春期,我并不打算让孩子回避这些问题。如果说“性及性健康问题”被污名化了,那么,正视这一问题则是“去污”的第一步和关键的一步,我们要采取不回避、科学的态度来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记者: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据统计,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女性群体在艾滋病患者中的比例加大,对此,老师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夏卉芳: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女性在“艾滋病的预防”与“两性关系中”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女性自身的外在形象和心理上整体素质的提升应该得到同等重视。女性摆正心态,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性健康观念、增强自我性保护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当前我国的“性教育课程”正朝着正规化、学科化方向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欢迎这一新科学的到来!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大防艾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我个人也在努力打造自己未来的“性健康工作室”,以便能够为更多的师生进行性健康咨询服务。

文/陈峨 指导老师/孙秀华 图/陈峨 黄佳延  审核/邹晓青

工作中的夏卉芳副教授

带队前往荔波调研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课下辅导

采访现场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