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帮助2025级新生深入了解专业内涵、科学规划学业生涯,10月14日至10月16日,地理与资源学院在宁静楼150室举办了“院长谈专业”系列讲座。本次活动由学院院长罗绪强教授面向四个本科专业新生分场次讲解,系统阐释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发展路径等,为同学们擘画了一幅清晰而充满希望的大学成长蓝图。
树地理经纬,绘育人蓝图
10月14日下午,罗绪强与地理科学(师范类)2025级新生亲切座谈,围绕学科内涵、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路径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擘画师范生成长蓝图,点亮从教事业的初心起点。他指出,地理科学专业始终以培养“四有”好老师为根本任务,注重教育理论与地理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在课程设置上,构建了涵盖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城市地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学科教学案例分析等师范类核心课程,并融入教育学、心理学等跨学科内容,系统夯实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罗绪强勉励同学们积极践行“一践行三学会”——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努力成长为教育理念先进、地理学科素养扎实的复合型教育人才。他强调,作为未来的地理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地理学视野和扎实的科研能力,更应肩负起传播地理知识、涵养家国情怀的育人使命,在未来的基础教育一线发挥骨干与引领作用。
沃资源菁华,蕴环境未来
10月14日晚,罗绪强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25级新生讲授“专业第一课”,系统阐述学科前沿动态、成才路径与时代使命,引导新生树立专业理想,积极投身国家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他指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紧密对接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重大战略,注重现代技术在资源管理中的开发与应用。课程体系以农业资源与环境导论、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农业微生物学、土壤农化分析等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同时强化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科学等技术方法在资源调查、环境评估与管理决策中的综合运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与实践能力。
罗绪强指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系统性思维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骨干人才,未来可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退化系统防治等领域发挥核心作用,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融数绘寰宇,慧析向未来
10月16日下午,罗绪强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25级新生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数据赋能与空间智能的未来图景。他在座谈中指出,在信息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今天,地理信息科学作为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字空间的关键桥梁,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专业秉持“空间思维与技术能力并重”的双核培养理念,系统构建了涵盖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概论、地图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C#程序设计、GIS应用开发等技术应用模块的完整课程体系,形成从理论教学到实践应用的全链条育人模式,着力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具备地理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及空间决策支持的综合能力。
罗绪强指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致力于在自然资源管理、智慧城市建设、应急指挥调度等关键领域发挥骨干作用,更要成长为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与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他勉励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主动把握数字浪潮机遇,夯实专业根基,强化技术实践,为未来服务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格自然之律,致人地之和
10月16日晚上,罗绪强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新生解读学科发展脉络与前沿方向,点亮学术研究的起点。交流中,他从学科演进历程出发,系统梳理了自然地理学从经典描述到现代定量分析的理论飞跃,并结合遥感、GIS等前沿技术方法,生动阐释了本学科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时代价值。详细介绍了本专业以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自然地理学为专业基石,以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与测量学、资源科学概论为技术核心的课程体系。
罗绪强指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人才培养紧密对接国家绿色发展需求,重点聚焦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退化防治等关键领域。他勉励同学们筑牢专业根基、拓宽学科视野,主动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未来在守护绿水青山、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进程中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图 杨佳 一审/王朋辉 二审/王万强 三审/杜彪

讲座现场一

讲座现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