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播分离是传统媒体的求生新出路”、“传统媒体没资格灭亡是因为做得还不够好”、“采访中的提问就应该小缺口进去,大袋子出来”…… 这些诙谐幽默却又寓意深刻的语言并不是出自某本教科书或某篇专业论文,而是在一场讲座中,从事电视行业20年的令狐列先生的经验之谈,也是到讲堂聆听讲座的莘莘学子的所习所获。
9月28日下午4时,凤凰卫视资深记者、我校客座教授令狐列先生再次莅临我校,在文韬苑学术讲堂为我校广电、广编专业的200余名师生做了题为“传统媒体的生存压力和发展机遇”的讲座,对当下日新月异的媒体格局和媒介生态进行了解读,并和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此前,先生因腿部受伤而行动不便,但他仍坚持提前到场并开展一个多小时的讲座,这让在场的师生都为之倍感钦佩。
在讲座中,先生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对比,指出当下传统媒体在管理、思想和制度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僵化现象,大量人才在想象力和执行力等方面受到体制的制约,他建议学习新闻专业的学生应该要牢牢把握社会动态,不要把眼光仅仅局限在官媒上,而要勇于开拓新媒体这片新领域。
讲台上的先生妙语连珠,深入浅出。通过列举关于《罗辑思维》这一档国产自媒体脱口秀栏目的成功案例,来说明想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性;通过灿星公司独立制作的《中国好声音》成功获得高收视的实例,生动解读了电视台“制播分离”制度的正确性;通过某报纸遭贱卖的的事例,阐述了“传统媒体没资格灭亡,是因为它做得还不够好”的观点。这些逸趣横生、寓意深刻的鲜活例子和新兴理念也让在座的师生听得津津有味,收获良多。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提问。当被14级的新生问及采访的经验时,他指出采访时关键是要找到突破口,提问才能尖锐。他说:“提问时就应做到小缺口进去,大袋子出来,这样受访者才能敞开心扉地去回答”。幽默的问答交流让现场的同学们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和经验,获益匪浅。
随后,文学院院长吴俊和副教授余雨阳对这次讲座进行了精辟点评。吴俊强调,只有做到前瞻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才能在传媒这一领域有所建树。余雨阳指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他鼓励同学们要及时把握形势的变化,勇于尝新、敢于创新。
最后,吴俊指出文学院广电和广编专业下一步的实践计划是要充分利用好我校即将建成的演播厅,着力邀请贵阳各台开办频道,并请资深的业内人士指导和带领学生创办工作室。文学院将会为学生打造更多良好的平台,开放更多的渠道,以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文/唐思妍 图/田鹏 吴洪飞 审核/韦丹
凤凰卫视资深记者令狐列为我校师生讲座
文学院副教授余雨阳点评
师生聆听讲座
学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