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应学校科研处和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邀请,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巴特尔教授来我校访问并作学术报告。
当日上午,陈巴特尔教授与我校有关部门人员在学校在第四会议室举行了“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学术座谈会。学校科研处、发展规划处、历史与社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或科研骨干参加座谈会,高研院常务副院长龙宇晓教授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陈巴特尔首先对他主持的教育部荣达教育基金资助民族教育研究课题“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的社会背景、研究内容和进展情况作了简要介绍。我校有关人员分别就高校发展战略规划、民族教育与国民教育的关系等问题以及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交流了意见。
下午,陈巴特尔在逸夫楼演播厅作了题为“从牧民之子到大学教授:成长经历、学术追求与游学体验”的学术报告,高研院、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等部门和教学单位的教师和学生代表400余人参加讲座,高研院常务副院长龙宇晓教授主持讲座。
陈巴特尔在报告中指出,学业、职业、事业是人成长的三大重要课题,人生是用学业、职业和事业建构的系统工程。其中学业是基础,是砖瓦,是一个人的知识及其获取知识的能力;职业是探索,是架构,是一个人为谋生所从事的工作;事业是目标,是大厦,是一个人的理想和追求。他结合自己从一个出生于我国内蒙古边远牧区的牧民之子成长为国内知名大学教授的经历和感受,深刻阐释了中国科学教育中的三大难题、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他还通过图片资料和逸闻趣事展示了剑桥、牛津等西方一流高校的发展历史和校园文化,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揭示了西方高校造就科学精英的模式。
报告结束后,龙宇晓教授作了简要点评。龙宇晓表示,陈巴特尔教授的报告,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为例,讲述了文化与教育和人才培养之间的深刻关系,对同学们的成长和成才具有很强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在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就自己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疑问向陈巴特尔教授请教。最后,陈巴特尔教授还应现场师生的热情要求演唱了一曲动听的蒙古歌曲。
陈巴特尔教授与我校教师交流
陈巴特尔教授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