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应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邀请,我校外国语学院叶超群老师作客高研院第39期“山地世界”学术报告会暨学术午餐会(Mountain Lifeworld Luncheon Seminars),作了题为《苗族刻道符号系统的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学术报告。高研院学术团队杨定玉博士、胡展耀博士、李生柱博士、阿拉德尔图博士,招生就业处龙胜阳博士,以及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体育学院等单位的学术骨干参加报告会。文学院史先建博士主持报告会。
叶超群老师在报告中指出苗族刻道符号(kiei dex)是苗族人民在木棒上记录各种代表婚姻歌词内容的象形符号,主要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施秉、黄平、镇远、凯里等县市流传。作为迄今为止苗族最早的记事实物和最古老的文字工具,刻道符号所反映的内容是苗族传统舅权观念或“姑舅表婚制”下的婚俗与历史,有苗族古婚俗“活化石”之美誉。2006年,刻道文化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刻道符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目前国内关于刻道的研究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相关的深度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且多属一般性的概述介绍,鲜有学理分析。叶老师认为,刻道符号是一种表达具象含义和抽象含义混存的符号系统,运用认知语言学象似性理论对其进行理论分析,不仅能挖掘刻道符号的语言学研究价值,也可以刷新对象似性的研究。
在报告会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围绕刻道文化的本体认知、研究方法与范式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气氛热烈,达成了一些方法论上的共识,也提出了许多颇具启发性的思路和观点。
文/李生柱 图/胡展耀 审核/龙宇晓
叶超群老师在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