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研院研究人员出席“梅花拳与中国乡村自治传统”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6-02-23 09:36    点击:
备案编号:20160223撰稿单位:高研院发布单位:宣传部
技术录入:谈铖铖责任编辑:孙秀华

2月16日-17日,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和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的“梅花拳与中国乡村自治传统”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广宗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余名学者和梅花拳爱好者参加会议。

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暨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山地民族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山地中心”)学术团队成员李生柱和胡展耀应邀出席会议,分别在会上宣读了题为《乡土法则、信仰实践与村落自治传统的运作——基于冀南打醮的田野观察》和《契约精神与乡村自治——基于苗侗民族混农林契约文书的调查研究》的学术论文。

李生柱在发言中指出,在冀南广宗、平乡、巨鹿一带盛行着以村落(或联村)为单位组织的打醮活动,它是当地人面对资源稀缺、秩序失常的自然和人文生境,基于生存需求而建构的一种信仰传统。一方面,万神集会的打醮通过神圣秩序的象征与重演来整肃地域生存秩序,为现实社会生活的运转提供规约和保障;另一方面,作为地域中狂欢性盛大节日的打醮,又是对日常生活节奏的调剂,它依托神圣造就了世俗社交的平台,为个人、家户、家族、村落、聚落、区域之间的联通提供了可能。他认为,打醮的信仰实践是乡土社会自治传统的生动体现,在看似无序的狂欢背后蕴藏着一套公认的礼仪规范和严谨的组织形式。这套规范和形式历经了上百年信仰实践的检验,成为地域社会共同遵守和享用的乡规民约,即乡土社会自治传统。他强调,对打醮活动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解读乡土社会自治传统的特征与功能、组织与运作,以及它在当下中国乡村转型中的角色与担当。

胡展耀在发言中向与会学者详细介绍了苗侗民族混农林契约文书保藏地的自然和人文生境以及文书产生和发生作用的过程。他指出,中国苗侗民族混农林契约文书是在国家和地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互动演进中逐步产生的,是苗、侗等少数民族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有关确权和物权纠纷解决等方面智慧的集中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大部分文书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用途,但对于原创社区民众而言,文书背后所凝聚的“契约”精神已经成为活在人们心中的生活法则,在当地乡村自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表示,文书所在的苗侗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华帝国一体化进程中一个鲜活的组成部分,有着包括苗族议榔和侗族侗款在内的丰富而行之有效的自治传统。深入挖掘和剖析这些优秀传统,可进一步促进对一直以来学界在探究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时以整体代局部的平面化路径的反思,深刻认识地方社会形成、演进及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

会议期间,李生柱和胡展耀还与部分参会学者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流,向他们介绍了高研院和山地中心的学术发展情况,并热情邀请广大学术同行来黔交流。

文/胡展耀 图/李生柱  审核/杨定玉

李生柱在会上作报告

胡展耀在会上作报告

与会学者合影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