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参加中陶会主题学术论坛暨2016年工作年会

时间:2016-05-09 15:35    点击:
备案编号:2016050902撰稿单位: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质评办发布单位:宣传部
技术录入:陈璐、韦小幸责任编辑:孙秀华

本网讯 5月4日至6日,“提高教育质量:我们为教师做些什么”学术论坛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16年年会在福州隆重举行,论坛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基金会主办。我校质评办主任邓琴、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万国崔应邀参加这次论坛。

两天中,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230余位领导、教师汇聚论坛,围绕教师成长的困境、出路、政策现状、精神家园及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老师们在分享中碰撞观念,在交流中融合思想。

开幕式上,中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朱小蔓先生发言说,人的情感发展是整个人类情感伦理、精神大厦的基石,只有人性的丰满、人格的健全,才有教师专业的发展。她认为,“对教育要作完整的理解,不能回避、抽离情感层面。离开情感层面,教育就不可能铸造个人的精神、个人的经验世界,不能发挥大脑的完整功能,不能保持道德的追求,也不能反映人类的人文文化世界。只有情感才能充当人的内在尺度,才是教育走向创造、实现价值理性的根据。”

论坛中,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陶会常务副会长周洪宇就教师发展的政策现状和未来的政策空间进行了论说,他为教师的发展勾勒了一副新图景。他指出,中陶会的主要工作应该服务教师成长和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朱旭东先生作了“我们能为教师的精神家园和‘自留地’做点什么”专题报告,他从众多特级教师的发展和成长的案例中看到,教师对抗恐惧、胁迫等不利因素,依靠的是自己构建的精神家园以及“自留地”中耕耘所获的乐趣和快乐。

在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专场讨论中,老师们分别展示了自己在教师发展方面研究的心得、见解和实践,如通过教师口述史展现建国后教师的处境,通过教学勇气的践行展示建构共同体的努力等等;在学校(文化)管理分论坛上,一线校长、教育媒体共八位嘉宾,分别谈了交流了看法和做法。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师研究中心叶菊艳老师从人文主义取向对教师发展进行了阐释。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校长陈永兵分享了校园情感场生态构建的实践经验;在教师权益(物质条件与精神需求)分论坛上,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旭翔、新疆陶研会秘书长张咏霞、广西陶研会秘书长黎君等八位嘉宾参与讨论,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最后,由中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孟凡杰做论坛总结,他说,此次论坛关注了教师发展各方面的问题,旨在服务教师需求。通过本次论坛,我们要向权力发声,呼吁教育制度的变革,以及教育行政部门要服务教师;要向社会发声,呼吁家长要先学会做人,才能培养孩子成人;要向教育行政部门发声,呼吁教育局长要学习、研究教育规律,研究作为人的教师;要向校长发声,呼吁校长不要把职位当官做,要研究学生、教育、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政绩观、质量观;要向教师自身发声,呼吁教师跳出迷茫,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向陶行知学习,做有理想的教师,以提高分数的精力和热情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向陶研会发声,呼吁天下陶子要始终学习陶行知的思想、精神和伟大人格。

文、图/万国崔  审核/唐志明

合影

 

论坛会场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