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地论文”在贵州师范学院既“开花”又“结果”

时间:2021-04-28 19:01    点击:
备案编号:2021042811撰稿单位:科研处发布单位:宣传部
技术录入:周喜 杨青雨责任编辑:严兴诚

本网讯 为进一步增进学校科研人才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尊重人才和科研氛围,更好地服务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4月28日,学校在信息楼二楼会议室召开“贵州师范学院大地论文经验分享会”,校长韦维出席并讲话,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郭文主持。相关职能处室主要负责人,各学院院长或分管科研副院长及科研机构主要负责人,省级和校级一流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科研处处长王平瑞介绍了学校“十三五”期间积极引导各学院、科研机构面向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深入基础教育一线、深入乡村与企业,坚持把科研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立足贵州大地,加强了平台与团队建设,做出科学研究论文;二是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需求,写好智力与技术支撑论文。三是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写好校地校企合作论文。针对学校发展中面临的科技领军人才匮乏、校企共建平台较少等瓶颈,她讲到学校将从三个方面破解难题。一是加强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二是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合作共建新模式。三是强化社会服务意识,改进和完善人才激励体制机制。

经验分享会上,重点实验室邓明森教授说,我们将进一步面向贵州经济社会主战场、聚焦行业重大发展需求,开展科技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突破我省新材料产业“卡脖子”技术。

音乐舞蹈学院马关辉教授表示,要处理好讲台与舞台间的关系,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背景、民族特色和为人民而歌的接地气作品,唱响贵州大地。

地理与资源学院罗光杰教授立足贵州大地,把科学研究做到八大流域生态环境中去,在实践中发现科学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时要积极走出去。他表示接下来会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展纵横交叉研究,争取更多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崔忠伟教授希望学校建立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多支持学校从事横向项目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积极与乌当区的企事业单位开展科研合作。

贵州民族研究院陈志永教授从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三个维度进行科学研究分享。回顾了自己对科研工作的坚守与执着,十几年如一日深耕在科研的田间地头,需要的是平和的心态和点滴的积累。

教育科学研究所张传军教授从学业上、教学上、科研上、工作上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希望科研工作者坚持以服务基层教育为主体,以教学和科研为两翼协同发展,切实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

韦维在听取科研工作者的分享交流后指出,我校教师有情怀,有激情,有韧劲,能把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守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紧盯社会需求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坚持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撑。

韦维强调,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一是科学研究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要俯下身子深入教育一线、厂矿车间、田间地头,在实践中寻找问题和破解难题。三是敢于创新科研合作方式,主动出击,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实现与各地政企事业单位合作共赢的局面。四是做好人才团队组织建设,打造具有战斗力的科研团队,促进跨学科交叉研究与多学科研究。

韦维表示,今天的贵州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渴求人才,贵州师范学院要把人才作为最宝贵资源,与黔中大地发展共生共荣。她要求一是在学校内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科研氛围;二是逐步完善人才和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改进与完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三是聚焦我省发展战略需求,推动校企、校地深度合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形成优势互补,推动我校科学研究深入扎根贵州大地,发出师院科研好声音。

通过本次会议,全校进一步营造了爱才惜才、敬才用才的氛围,引导广大师生投身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充分发挥人才的智力与科技优势,更好地服务贵州经济社会新时期高质量发展。

文/刘学鑫 图/苏致龙 审核/王平瑞

韦维讲话

郭文主持会议

王平瑞汇报学校服务“大地论文工程”情况

教师代表作交流发言

分享会现场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