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国家来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对一所学校来说,学生利益无小事。当学校切实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成长环境的时候,学校才会得到社会和人民的认同,才能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这是贵州师范学院办好让人民满意大学的宗旨。学校始终将“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贯穿于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环节中,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在学习上做学生的良师,在生活中做学生的益友。
相对于贵州师范学院12720名学生的吃饭问题而言,133位穆斯林学生“吃饱、吃好”的问题确实只是一个“小问题”,但是如果将这个“小问题”放到校园和谐乃至民族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层面上来,就成大问题了。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成果的频频亮相,吸引了省内外学子的报考和求学。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逐年上升,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于少数民族风俗、饮食等习惯的不同,给学校后勤保障工作增加了难度。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学生逐渐增多,清真食堂问题一再引起学校高度重视。
我校在建设新校区时,就考虑到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师生的风俗和饮食习惯,学校在2008年建成引进一个清真餐厅。餐厅从原来的只能一次容纳10人就餐,只有单一炒菜规模,逐渐完善改进。2010年以后,随着回族同学的不断增加,餐厅发展为一次可容纳50人就餐,增加了特色快餐、手拉面、特色小炒等花色品种,服务人员也有所增加。
近日,我校后勤处采取了问卷调查、意见征集座谈会等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针对我校清真餐厅的就餐环境,饭菜价格、质量、数量,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等向学校穆斯林老师和学生征求建议,并与回族师生沟通清真餐厅的有关监督管理措施,达到生产消费相互理解和谐共处目的。
“我们回族都是穆斯林,宗教信仰里面有关的饮食戒规定不允许吃猪肉,如若吃猪肉就是亵渎宗教,不是纯正的穆斯林。好多人都不理解,问我们为什么食堂里有青菜,我们却不去吃。那是因为那些菜都是用炒过猪肉的锅炒出来的,我们不会吃那种菜,因为这是信仰问题。”
“饭菜的质量能再提高一点吗?”
“餐厅能否开设早餐,早上,我们没有东西吃,有时只能勉强买个面包充饥,但心里也很不舒服,因为面包不是清真专卖品。”
“提供快餐的时间能够延长一点吗?周末也能提供吗?总是吃面,吃不饱。”
面对同学们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学校后勤处唐前进处长、舒红琴副处长一一给予答复,并请来清真餐厅的小韩老板与师生们面对面进行零距离沟通。对同学们提出的开设早餐问题,后勤处迅速作出回应,将与餐厅协调,帮助解决困难,尽快开设早餐,不让同学们饿着肚子去上课。
我校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马关辉作为回族教师代表在座谈会上作发言,感谢学校认真贯彻和落实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师生的风俗和饮食习惯,给师生们提供了就餐保障。建议餐厅根据回族学生大多来自贵州本土,应适当调整饭菜的口味。现在的饭菜基本都是西北风味,可增加贵州风味,即能照顾外省同学,也能满足本省同学的需求,做到两者兼顾。
学生利益无小事,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吃饱、吃好,需要解决的远不是吃饭问题,更多的是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这也是贵州师范学院建设开放、包容、多元的大学,所必备的条件。
(宣传部、后勤处:全奕 文/图)
后勤处唐前进处长与同学们交流座谈
马关辉副院长作为回族教师代表发言
清真餐厅的小韩老板与师生们面对面进行零距离沟通\
同学们积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