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阐释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关系,助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3月28日上午,我校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教育报刊社原党委书记、社长翟博,开展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决策和行动方略”的专题讲座。全体校领导,副科级(含)以上干部各党支部书记、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专职辅导员参加了专题讲座。
翟博,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教育报刊社原党委书记、社长。历任《中国教育报》总编辑、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编审。在理论、教育、文化研究和新闻文学写作等多方面取得成就,作为战略核心组成员参与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起草、教育部《教育大国的崛起》编写、《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撰稿和统稿。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宣传文化战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被国务院授予新闻出版事业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讲座上,翟博紧紧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重要指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新要求,主要谈了三个问题。
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意义。一是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度理解教育强国的战略地位。二是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度认识教育强国的战略定位。三是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崇高使命和任务高度把握教育强国的战略方向。四是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心任务高度确立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五是从世界发展大势中把握趋势,全面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把握教育强国建设新趋势。六是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把握教育新特征。
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翟博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会议节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成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他表示,要牢牢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深刻理解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正确把握和处理教育强国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
怎样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国规划纲要核心内容举措。最后他就《规划纲要》重点要点,提出了涵盖教育资源分配、教育公平、教育发展、教育质量、教育改革、教育普及、人才培养、教育数字化、队伍建设、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以及高教改革等15个方向的亮点举措,为落实纲要精神做了具体指导。
“此次讲座既是知识的盛宴,亦是思想的炽热碰撞。不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感,而且收获了关于教育理念的全新领悟,让我们对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更加憧憬。”现场老师激动地说。
讲座视野开阔、内容翔实。学校教职工将以本次讲座为引领、学思践悟,锚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的重大部署,围绕学校“师范+应用”发展路径,抓住关键重点,强化协同联动,找准学校特色发展的发力点和生长点,促进学校重点工作实现关键性突破和重大进展,努力把建设区域一流特色鲜明应用型大学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贡献。
文字/吴珍英 图片/冉海军 褚琴丽 审核/宋婷禹

校领导参加专题讲座

翟博作讲座

韦维主持讲座

参观教育史官

参观印山书院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