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毕业意味着失业,随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前景越来越严峻,找工作成为毕业生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对贵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来说,这一难题比不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率。2017年外国语学院毕业生282人,截止2017年10月底毕业生就业人数到达270人,为此记者采访了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红玲,谈谈外国语学院的就业工作的措施。
她强调外国语学院2017年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贵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就业工作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建设提升工作水平,更好的打造应用型人才。
建设两工程,就业无难度
刘红玲表示系统工程主要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生为本,分层分类教学,以大学四年为一个系统,明确大一到大四各个时间段的目标与任务。大一做好开端引导,开展“学友计划”。以学友“帮帮团”、指导“连连看”、专业“对对碰”以及生活“消消乐”等活动,老带新,对大一新生进行生活、学习、专业等方面的帮助,以此来帮助新生学习,更好的进入状态。大二到大四除了学习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风教风,打造全人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其次联动工程既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联动,则是理论知识与实践互促。以“学科竞赛”和“社团品牌”两个抓手,为学生打造更多实践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通过团队活动增强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增加就业实力,推动学生成长,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四化建设,就业好帮手
刘红玲表示四化就是就业工作全程化,注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施与管理,针对不同就业方向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让同学们了解到详细的就业形势。
就业工作信息化,主要是利用网络快速、准确、及时、不遗漏的向学生传递就业网站上的信息。让同学们第一时间知道就业形势新动态。
就业指导专业化就是通过不对就业方向的专家进行的就业学堂、就业讲座等结合学生专业特征的强化就业指导,使同学们对于自己将来的就业目标与方向有明确的认识。
就业指导人性化重要是以毕业生未就业台账为抓手,就业指导老师一对一的对困难毕业生的援助。熟读分析学生“就业难”问题,积极有效的为学生制定出适合的就业方案,以此来助力就业困难学生就业,提高就业成功率。
记者小记:伴随着就业形式的严峻,外国语学院在教育教学方面上既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也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校在人才方面的培养也在不断改进,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于各类科技竞赛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学以致用,充分发挥所长,在实践与竞赛中成长,学习新知识,以此来培养全方面人才。我校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能以自己的实力取胜。
文/大学生记者团 幸明芬 图/外国语学院 审核/邹晓青

刘红玲书记讲述毕业流程

外院邀请吴斌为毕业生讲述面试技巧

外院调研座谈会现场

招就处到外院调研指导工作会议现场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