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2021“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系列报道(五) —— “中外青年携手共建一带一路,以青春力量推进文明互鉴”中外青年交流座谈会

时间:2021-12-21 16:15    点击:
备案编号:2021122102撰稿单位:对外交流合作处发布单位:宣传部
技术录入:丁蛟 张海霞责任编辑:严兴诚

本网讯 12月16日下午,由省教育厅、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主办、贵州师范学院承办的“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之“中外青年携手共建一带一路,以青春力量推进文明互鉴”中外青年交流座谈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在我校印山书院山水讲堂隆重召开。我校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张瑶,校团委书记罗荣,校团委副书记伍玲婧,200余名东南亚、南亚青年政党干部、青年企业家、青年代表以及来自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师范学院等贵州省内高校师生代表参与了本次座谈会。本次活动由我校商学院学生郑梦娇主持。

活动伊始,张瑶致辞说到,“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之中外青年交流座谈会是一项国际合作兼具贵州特色的项目,是古丝路延续数千年的精神遗产,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精神指引。她提议各与会者畅所欲言、交流体会,深入探讨青年人在“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希望以此为契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与我省青年学子交流,更好地体验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让中外友人都了解贵州,爱上贵州。

在观看完贵州人文风情宣传片后,与会中外青年、外国企业家、沿线国家官员、学校教师代表共计17人围绕“一带一路”展开发言。展现“丝绸之路”沿途国家求合作、谋发展的共同心声,传递中国愿与丝绸之路沿途各国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诚意,表达中外青年对”一带一路“项目正向深入发展的向往。

贵州师范学院教师代表蒙昌配和符活两位教师发表了精彩的演说,就目前青年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给予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他们表示,“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入与延展也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时应扩大涉及面、完善参与结构并不断增加合作深度。

巴基斯坦青年企业家阿布巴铁先生指出,人的核心需要就是青年互联,所有年轻人,无论其地理位置或社会位置如何,都要努力参与到寻求满足其基本身体和社会需要的方法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其潜力,其相关投资必定产生影响,使大多数参与国的年轻人能够保证其健康发展的信息和服务,以及领导和参与国家发展进程的机会和能力,最终有利于他们自己的未来。

印尼大印尼行动党青年干部、印尼—中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拉伊罕先生通过线上参会的形式发言时表示,中国和印尼两国跨越山河的距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杰作。希望两国秉承万隆精神,在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争取国家独立和主权、谋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新征程上续写新篇章。

贵州医科大学留学生代表赵理想(Adarsh)发言时表示,一带一路项目使得年轻一代可以去探索新的工作,拥有更好的生活方式,也有机会接受教育。通过了解彼此的文化和语言,可以帮助各国家之间建立更好的关系,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贵州师范学院学生代表张巡以体育精神和体育赛事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向与会者说明对”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形成精品体育赛事,传播优秀体育文化的必要性,同时深入探讨了贵州内涵丰富的多彩文化。

贵州师范学院学生代表柳婧怡发言,她认为这一次交流会提供了贵州师范学院和东盟青年人联系的平台,让彼此的关系更加紧密。祝愿中国和东盟以现在为基础,注重未来,继续加强合作,增进交流,使双方建设一个共同未来的更紧密的共同体。

贵州师范学院学生肖宇怡作为青年代表发言,她向与会者介绍了我校创新创业学院的建设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并表示伴随“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发展,必将给各国青年通过更大的舞台,青年将成为有国际视野的青年。也希望各国青年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共建中,为未来各国可持续作用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与会发言的还有来自尼泊尔、越南等国家的大学生以及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代表。

本次会议在全体与会成员的大合唱《友谊地久天长》中圆满结束。此次中外青年交流座谈会旨在中外青年携手共建一带一路,以青春力量推进文明互鉴,今天,我们各国青年手手相牵,心心相印,缔结友谊!明日,“一带一路”沿线路上千千万万的少年,将追寻着古丝路人的足迹,相向而行,同舟共济,同创未来!

文/郑梦娇 袁椿胜    图/苏致龙    审核/罗荣 张瑶

交流座谈会合照

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张瑶致辞

我校教师代表发言

国外青年发言

国内青年发言

合唱《友谊天长地久》

座谈会现场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