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岩村,地处铜仁市印江县以东7公里处,这个群山环绕的村庄,在青翠山林与落日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有韵味。一条弯弯曲曲的环村公路盘旋在山间,连接起村寨中的家家户户。当地村民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生活简单而又朴实。
如今的川岩村,经过多方的努力,已建成“小康路、小康水、小康电、小康房、小康寨”,正逐渐脱掉贫困村的帽子,奔往小康路。川岩村现有农户294户,人口954人,经过5年的努力,直至2018年,川岩村贫困发生率为11.8%,全面脱贫道路任重而道远。当谈到这一切的变化时,村民口中总是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川岩村的党委书记张曙光,活着为了川岩村能脱贫而奋斗,最终生命停留在了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活着不一定要鲜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而今也成为了村民口耳相传的“曙光精神”。
脱贫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它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如今,高强作为川岩村第一书记,在贵州师范学院党委行政和鹅岭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接过川岩村脱贫的重任继续前行。四个月前他到川岩村任职,到任后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凝聚川岩村党员干部,不辞辛苦地走访农户,扎根基层搞好干群关系;深入调研重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组织建设村级便民服务大厅及村卫生室,着力解决乡风文明问题。与川岩村指挥长、党工委副书记杨秀珍、驻村工作队队长任长虹、川岩村党建指导员万刚书记及全体驻村干部、村支“两委”精诚合作,全体干部本着“真抓实干、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的“三真”方针,为当地的防洪工程、环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等做出了相应的帮扶工作,加快了川岩村脱贫的步伐。
脱贫工作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与地方产业发展。川岩村的驻村干部向当地村民宣传国家政策,让百姓在真正了解政策内容后,自主参与其中,让国家政策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目前,川岩村驻村干部正在积极宣传并实施“四个好”政策:一是宣传党的政策好。宣传教育精准扶贫资助、“四重医疗”保障、农村危房改造、“四改一化一维”、易地扶贫搬迁、“精扶贷”入股分红、劳动力培训等惠民政策。如今,川岩村正紧锣密鼓地实施房屋“四改一化”政策,这不仅提供给村民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能让村民通过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
二是宣传人居环境好。宣传现在小康寨、环境干净整洁,乡乡柏油路、村村水泥路、寨寨硬化路、户户安上了自来水、喝上了安全水,实施“六绿工程”、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工程,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川岩村4.7公里的环村公路连接着村寨中的家家户户,彻底改变了以前村庄与世隔绝的状态,形成了一条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之路。
三是宣传社会风气好,积极宣传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全民动员,全员参加”卫生大扫除活动,群众自强自立、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川岩村定期组织村干部进行卫生大扫除活动,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力争打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四是宣传干群关系好。广大干部职工放弃节假日,舍小家顾大家,走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倾力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干部作风是近些年以来最扎实的。川岩村驻村干部定期走访村中贫困户,关心其脱贫情况,为贫困户送去来自国家政策的温暖,为贫困户实现真正脱贫贡献出一份力量。
川岩村脱贫攻坚队在积极宣传国家政策的同时,深入调研、反复论证,致力于通过产业发展的方式,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土地流转,与贫困户签订合同,种植红香柚300亩、套种南瓜300亩,并带动农户种植冬瓜200亩,贫困户可凭借所占股份进行分红。通过收购或租用的土地流转方式,实现集约化经营,解决了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为川岩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多方力量的汇聚使得这场战役突破重重难关。师院人发挥“人一之,我十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助力脱贫攻坚。文学院作为对口帮扶川岩村的单位,选派张羽鑫同志,驻村三年扎根基层帮扶困难群众;利用文学和传媒专业优势,为脱贫攻坚做好宣传工作。目前,脱贫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相信,通过接下来的不断努力,川岩村定会彻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走上小康之路。
文/文学院通讯社 饶琳 帅泽慧 詹峰 图/文学院通讯社 应志鹏 杨健 帅泽慧 审核/韦丹
文学院对口帮扶村“川岩村”全景
贵州师范学院“三下乡”川岩村志愿者合照
深入调研帮扶精彩瞬间
文学院团队入户调研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