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9月23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道德讲堂开展了师德师风论坛。院党委副书记刘红玲、副院长杨秀岚、副院长罗泳和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基层党委纪检委员张静主持。
首先,学院原党委书记、离退休组织员袁曙霞教授作“讲道德,有品行”的专题讲座。讲座中,袁教授结合自身的亲身感受,用生动的案例、幽默的语言深入透彻地阐述了“师德”。她说,修德敬业是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基础,因此教师既要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教会学生“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是教师职业的基本功,作为教师要博览群书,不断获取知识,努力提升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则是师德最外在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有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做到“仁”和“爱”,即心中装有学生、爱学生、关心学生。最后,她寄语在座的教师,要始终不忘“初心”,立足“三尺讲台”,把最精彩、最有人格魅力的风采展现出来,使学生有希望,学校有希望,国家有希望!
接着,刘红玲阐述了开展“师德师风论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她指出,本次论坛既是学院学习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措施之一,也是学院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的实际行动之一。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师德,将之作为教书育人的首要职责和内容。她还讲述了身边的师德故事,与老师们分享了许多感人事迹。她认为,老师们热爱学生、无私帮助学生、敬业负责等都是师德的外在表现。
随后,基层团委书记罗荣主要从学生工作的角度来谈论“师德”。她说,师德是状态、是行动、是风格,是“责任使然”、是“爱心使然”、是“良心使然”,要学习老师们的师德。大外部尚光琴认为,教师是一份“良心活”,教书育人中都得体现师德,而大外部团队中就有很多细心周到、谦虚、“大爱”学生等师德品质的老师们。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袁启家以党支部委员们的师德故事道出,付出即是“德”,想即是“德”,做即是“德”。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吴慧聪认为,师德主要体现为“感染”和“传承”,要付出,要敬业,要不断学习。
此次论坛使更多老师了解和学习了身边的师德榜样,也使老师们对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引导全体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文/图 外国语学院 审核/刘红玲

刘红玲讲话

袁曙霞精彩讲授中

尚光琴讲述身边的“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