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精准扶贫”----外国语学院党员“三下乡”

时间:2017-08-19 17:39    点击:
备案编号:2017082307撰稿单位:外国语学院发布单位:宣传部
技术录入:杨璇、陈峨责任编辑:孙秀华

本网讯 为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走向深入、走向基层,外国语学院在2017年8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成立党小组,院党委副书记刘红玲带领党员教师罗荣、冯康、邹旭及院学生党员进行了以“两学一做,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党员“三下乡”采访老党员专访活动,访谈地点为学校精准帮扶村:铜仁市印江县杨柳塘村。

8月17日下午,党小组成员在我校精准帮扶驻杨柳塘村第一书记邹旭的引领下,采访了杨柳塘村熊华良老支书,熊华良是一位拥有46年党龄的老党员。进入熊华良的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挂在墙上的一块“光荣离任”的奖状,朴素而整洁的房屋,四个大字格外显眼。老支书和蔼可亲地与老师同学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68岁高龄的老支书,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担任支部副书记。作为党员干部,老支书重点讲述了带领村民对杨柳塘村“水,电,路”三个项目的建设,在任职期间,老支书也一直坚持公私分明,他强调:“当公与私打架的时候,一定公为先”,在利益面前,总是舍小我而顾大家。老支书说在当时那个年代,对党员的要求是很严格的,需要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思想建设,老支书不断鼓励村民重视对孩子教育的培养,只有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这样杨柳塘村才能发展。

接着,在驻村干部邹旭的带领下,党小组成员来到了现任村支书熊章礼的家,在门前的一颗大核桃树下,熊支书与同学们分享他的生活经历。熊书记不仅仅是一个党员,而且还是一个上过战场,扛枪打仗的军人,在门前挂着的两块闪闪发光的光荣牌,就是对他保家卫国经历的最好见证。熊书记是1986年8月在部队入党,自入党以来,做过很多工作,务工,务农,也当过兽医……谈到对杨柳塘村未来的发展时,熊书记提出了几关键方面。第一,兴修公路,兴办学校。第二,反腐倡廉,坚决不拿群众一分一毛。熊书记说,作为村干部,坚决不能做什么都想到钱,而是要为群众干实事,时刻为自己敲响警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村民需要帮助,立刻就帮,而不能看利益。第三,发展要以一户带百户。从熊书记的谈话中了解到,为了杨柳塘村的发展所经营的果蔬种植产业,并不是每个村民都能愿意拿出自己的田地去种植蔬菜。但是熊书记说,只要有一部分的农户办了一亩地,然后赚了一亩地,那么村民们就会相互影响,只有引上了道路,那后面的日子就轻松了,不管做什么都要保证村民们不愁吃不愁穿。

刘红玲对专访活动进行总结,杨柳塘村老党员老支书在数十载风风雨雨的历程中,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集体利益至上的优秀品质,艰苦岁月里的奋斗,党员干部敬业奉献,带领着杨柳塘村村民寻找致富路。外国语学院师生党员在精准扶贫“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得锻炼、受教育、长才干,回校后,要学习基层党员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在自己的教学、管理、服务、学习各个角色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表率作用,永保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文/图 外国语学院  审核/刘红玲

刘红玲与老支书亲切交谈

听老党员讲故事

志愿队学生党员与村支书合影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