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疫情当前,为了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商学院经济学系发挥集体力量,积极研讨,丰富课程内容,将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现实情况、防疫防控举措及防疫过程中感动的人和事作为思政重要素材有机融入到经济学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大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争做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收到了良好效果。
李照青老师引导学生从学科的角度去了解疫情,在设计《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下,商业银行的责任与担当”进行主题讨论并在学习通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把课程理论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及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潘闽博士把疫情期间发生的一些经济现象“超市的物资供应有一点跟不上,部分商品无货,部分商品实施了限购”联系到《国际贸易》课程中的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的贸易理论,将什么是财富与疫情关联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安插了一节“疫情和对财富的理解“的专题教育。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货币,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而古典经济学认为财富不是货币而是货币能够买到的那些东西,财富来源于生产。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一直居家隔离,等待疫情完全消退?“一些学生回答说经济会垮掉,一些学生说没人生产东西就会紧缺。接下来根据学生的回答,将什么是财富引导的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上,即财富就是实际能够用来消费的物质,而这些物质只能靠生产才能创造出来,由此引申出我们为什么要关心经济增长,为什么要进行贸易,为什么生产和贸易都是经济学当中的重要问题,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是自由主义还是干预主义。
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中,商学院将继续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课程与思政有机结合,德育与智育相得益彰,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力求“课程思政”工作取得实效。
文/余艳 李照青 潘闽 图/李照青 潘闽 审核/付朝渊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部分学生讨论问题截图

潘闽博士的《国际贸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