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立夏
赵德肃
燕榭花墩寸草芳,
水边倦鸟倚垂杨。
三郊桃杏辞春雨,
一蔓蔷薇迎夏阳。
我国自古就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皇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农耕。《礼记·月令》中说:“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返,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欢悦。”古时,迎夏的队伍穿的礼服、佩的玉、坐的马车和马,甚至于车上的旗帜必须都是朱色的,这标志着炎热的夏夭就要来到了。及至现在,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依然很多。
立夏习俗-防疰夏
立夏又称“立夏节”,在温州家家要吃笋和淮豆子(即蚕豆,因其种来自两淮,故称淮豆子)及青梅子。在乐清,家家老幼吃茶叶蛋、青梅、鲜笋、鲜蚕豆,认为可防“疰夏病”(每逢夏天人会清瘦、无力)。乡村插秧完毕,农家杀鸡宰鸭滋补身体,给耕牛喝马蹄香香药以健筋壮骨,为下一步“双夏”劳动做准备。家家还做小麦饼或乌饭粉糍,祭祀祖先,贫富皆然。
立夏习俗-买红花
立夏时节,在浙南各地,每户人家还要购红花、新茶,备~年之用,有诗云:“立夏晴和四月天,与郎商酌岁支钱;红花盐菜俱难缓,更买新茶过一年。”因为那时新谷才种,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如不储备柴米,到缺时则求购价昂。同时,蚕蛾破茧而出,抽出新丝,茶叶如不采藏,过此就变为老叶。红花为妇女染衣之用,产于四月,也必须及时购买。
从立夏到立秋这段时间,其气候特点是酷热多雨,人体阳气此时最易发泄,新陈代谢也极其旺盛。 《理虚元鉴》指出: “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这是夏天养生的基本指导思想:第一,要防止暑热之邪伤人;第二,不要为了避而伤了人体阳气,即还要注意养阳气。
注意居室凉爽
夏天,一定要将多余的或暂时不用的家具搬掉,从而使居室拥有较宽敞的空间。每天,将南北两向的门窗打开,空气对流而生的自然风,可使居室满屋生凉透爽。
将向阳的外窗户上方装上凉篷,这样能将烈日直射带来的热量阻之窗外。用淡绿、浅绿、瓦灰、乳白等色彩装饰墙面、天花板、窗帘、沙发套,可令人觉得清凉爽气,这是因为冷色调的色彩,可使人心里滋生凉爽感。若在墙上挂一幅《冰上雪峰图》或《秋山枫叶红》的油画,能达到心底生凉的效果。
重视饮食养生
在菜和菜汤中要适量力口点盐,这是由于高温下,大量出汗,体内有相当量的盐分随汗排出。盐的供给量,包括普通饮食中的食盐在内,每日有20-30克即可,也不能太多。
其次,要多喝点饮料,但饮水需注意多次少量饮用,每次不超过300—500毫升,清凉饮料温度以IO~C为宜。茶叶、可可、咖啡:绿豆汤、乌梅汤,除能补充水分外,还有轻度兴奋作用,有助于解除疲劳,改善食欲。在夏天,最好多吃点西瓜,又解渴,又祛暑:
还有,适当补充维生素。应首先考虑维生素B1\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一般认为,每日饮食中最好含有维生素BiO.5毫克,维生素B20.3—0.5毫克, 维生素C150—200毫克。
最后,要多食些水果、蔬菜、瘦肉、动物内脏,鸡、鸭,蛋等。相反,脂肪的供应量应适当减少,若过于油腻,就会引起厌食。夏天,往往食欲下降,所以,在饮食中要注意色、香、味,并适当吃些粗粮。酸味和辛辣的调味晶,有增进食欲的作用,可适当多食。
不可忽略睡眠保健
夏天,体内物质和能量一般消耗较大,因此,睡好觉就显得十分重要。古人云:“能眠者,能食,能生长,”这一点在夏天对于一些身体虚弱的、在高温作业下工作的中年人,尤其不能忽视。睡眠保健的另一方面,是要节制性生活,以免损伤人体阴精。
身体锻炼讲方法
暑天炎热的气候往往使人烦闷、焦躁、容易“生火”,因而,这时的健身应以避暑热而从清爽为主。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保持精神上的自我宁静,便是炎夏保健的一个重要内容。旅游、避暑、游泳等诸项活动,是暑天健身的有益活动。这些活动的好处在于:置身于自然之中,精神轻松愉快,既能避暑消夏,又可锻炼身体,确实是盛夏有益的健身活动。
祖国医学认为,夏天人体阳气最易向外发泄,故应该“夜卧早起,无厌于日”,迎着初升的太阳坚持室外锻炼。若在夏季能进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Ⅱ5分钟左右,所得的紫外线能使用一年。
防病保健
夏令酷热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造成苦夏、中暑。苦夏的主要表现是胸闷、胃纳欠佳、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此病主要反映了胃肠消化功能减退。故减少食量、少吃油腻、减轻胃肠负担,是预防苦夏的主要措施。中暑大多因为较长时间的日光曝晒或高温而引起,预防的办法是多喝些防暑饮料,如酸梅汤、西瓜汁等,野外作业者要戴帽子,避免曝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