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新时代、新征程建新功
本网讯 毕节是西部典型的贫困山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是中国唯一一个“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特别关注的地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关于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批示和指示精神——“要为人民做实事”,积极支持和帮助毕节教育、文化等事业发展,在毕节试验区成立30周年之际,贵州师范学院创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第七次携手毕节市人民政府、贵州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以下简称“贵陶会”)、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以下简称“浙陶会”)、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走进毕节市的教育、文化、交通等重点建设核心区域——金海湖新区,共同实施2018“美丽心灵,快乐同行”关爱阳光少年夏令营项目。活动中,贵州师范学院团委、教务处、民盟贵州师范学院支部、贵州师范学院各学院汇聚力量,谱写师院青年三下乡行知行的赞歌。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在毕节市教育局、金海湖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活动筹备小组奔赴实地与承办单位:金海湖新区第一小学及联办单位:金海湖新区教科文卫局、金海湖新区金海湖办事处进行了多次调研,经过精心部署统筹,最终确定:7月22日-29日,2018“美丽心灵,快乐同行”关爱阳光少年夏令营以“金海湖是我家”为主题,是贵州省社科联、贵陶会、贵州师范学院共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习社’”金海湖新区示范点首期试点项目,充分依托浙陶会、贵陶会及贵州师范学院、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拥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智力优势,形成合力实施教育、文化精准帮扶。
活动集结就读于金海湖新区的来自毕节赫章县、七星关区、纳雍县夹岩水库移民安置对象、金海湖新区职教城内拆迁居民子女和区内各镇乡办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子女、家长及学校教师代表400余名,以校园社团骨干成长营的模式,通过5个大项目、10余个子项目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系列课程学习活动,激发参与者“自信、自主、自治”。以“小先生制”、“艺友制”的形式,打破年级、学科以及学校与社区的界限,开设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拓展课堂,精准指向核心素养,使得孩子、家长、教师主动成为校园、家园、社区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习社’”金海湖新区示范点建设,将具有家国情怀、教育情结的优质教育资源与智力优势“嫁接”到山区发展,植根贵州农村教育、文化发展现场,因材施教,点面结合深度学习并建立跨区域、跨学科的创新性学习共同体。力求通过这种强有力的共建方法,能在教育改革、文化自信、家乡认同等方面的更深层次上取得实效。我们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系统化课程建设,能够实现以学风影响家风,家风促进社风,社风淳进民风,服务金海湖新区“五城同创”的目标,为毕节试验区打造出适合地方发展需求的优质教育、文化品牌项目。
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深切的感受到:这种发展合作共建不仅给贵州山区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对于助力该项目的团队或是个人都带来了新的启示,我们教学相长,同心、同行、共进。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学习共同体组织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将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全民教育、全面教育和全程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关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也成就了“美丽心灵,快乐同行”的宝贵价值、可持续发展性,它将具有特殊的生命力,成为新时代贵州教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全奕 图/夏令营媒体组 审核/熊世桓

美丽心灵,快乐同行

师院青年行知行,遇见最美的自己

让旗帜高高飘扬

爸爸妈妈们也是靓丽风景中的风景

金海湖是我家,学校、社区不分家,“社会即学校”,人人都是建设者

老师?家长?学生?教学相长,共绘美好生活

我们的健康生活从整理内务开始

真心,真情,真教育

师范,示范

“炫耀“一下,我们的艺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