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书箧第十七期

时间:2017-10-19 19:19  点击:

箧,《说文解字》注解为:“匧或从竹。按廣韵曰匧,藏也。篋,箱篋也,小箱子,藏物之具”。“书箧”意指书箱。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时,常常“持箧论学”,书箧中盛载的不仅仅是墨香馥郁的典籍,也沉淀了书箧主人的智慧与人生感悟。

2016年贵州师范学院推出全新的文化品牌栏目“博士书箧”。每一期都邀请一名我校博士,担任分享者,通过推荐优秀读物,分享为学心得,传播博士的学术思想,启迪我校广大学子的学术思维,为师生搭建一个更好的学术交流互动平台。

陈欣,黑龙江省萝北县人,中共党员。2012年6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工作。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和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一项,在《北方论丛》、《学术交流》、《编辑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人最不能没有的东西之一,就是诗心。古诗词是用来认识自我,认知生命的。一首你深爱过的古诗词,会像最忠诚的朋友,在你未来生命的某个地方等你,蕴蓄着一场惊心动魄的相遇。

【概说】《人间词话》作于1908至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人间词话》是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也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王国维,字静安,晚号观堂。1877年12月3日出生于浙江海宁。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3种,携全家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7年6月2日,王国维留下“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短短数言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

【推荐理由】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虽然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但在结构上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思想上融入了西方哲学及美学的一些新观念和方法,内容上不限于以词之一体为对象,其核心理论即为“境界”。

王国维先生说“词以境界为最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三境界”说,他不仅把“境界”视为创作原则,还把它当作评判的标准,以此来论析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和词品的高低。王国维先生认为词人的人格是创造境界的首要条件,也就是他所说的“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的高格是高尚伟大的人格与情、境相融合而来的。在境界的创造方面,王国维先生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造境”是作者在对现实世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浪漫的手法描绘出来的理想图景;“写境”是作者对于现实的忠实再现,在对现实的再现中又寄托了作者自身的理想。因为两者往往融合在一起,所以王国维先生说“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虽说“境界”一词并非王国维首创,但他因此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评判标准,为文学批评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其价值和地位不容忽视。

【拓展阅读】王国维《人间词话》问世百年的词学反思——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小词大雅》

【概说《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先生的解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感悟式的意象批评,所以一般的读者不易读懂。在王国维《人间词话》发表一百年之后,叶嘉莹先生相继推出的两部力作《人间词话七讲》和《小词大雅》,可谓是王国维《人间词话》问世百年的词学反思。

【作者简介】叶嘉莹,女,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上世纪五十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六十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自七十年代末返中国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2008年,荣获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叶嘉莹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把当代西方文学的概念融汇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与诠释,见解独到,卓然成家。

【推荐理由】叶嘉莹先生以深入浅出、典雅细腻的文字解析《人间词话》,包括著名的“境界”说、词与诗的美感特质的区别,以及历代著名词家词作等。可谓是两位词学大师跨世纪的隔空对话与精神合作。词这种传统的文学体裁,因其篇幅短小,且常常描绘文人眼中难逃浅薄的美女和爱情,历来被称为“艳科”“小词”。“小词”如何从爱情的品格升华到人生的境界?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的修养?我们读者又如何能够从小词中领略这种境界和修养?读完叶嘉莹先生的《人间词话七讲》和《小词大雅》,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虽云小词,大雅存焉。

 

校党委宣传部主办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