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完成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服务工作

时间:2021-06-11 17:23    点击:
备案编号:2021061112撰稿单位:大学科技园发布单位:宣传部
技术录入:周喜责任编辑:严兴诚

本网讯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我校师生团队负责承担申报材料的《松桃苗绣》《阳戏(贵州)》全部入选,圆满而出色地完成了申报任务。

本次申报服务,是受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委托,由我校人文社科示范基地—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团队联合大学科技园、文传学院,按照《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要求》技术标准,负责完成《松桃苗绣》《阳戏(贵州)》两项申报项目的申报材料(含视频、文字材料、相关图片及申报文本)编制工作。自2019年7月项目启动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党委副书记郭文多次和松桃苗绣代表性传承人石丽平老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就申报文本进行沟通,副校长熊世桓全程指导工作进展。在编制过程中,师生团队积极主动,认真有序地投入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历时4个多月,开展田野调查30余次,走访申报人30余位,收集了大量的文字、照片、视频等一手资料,先后修改、完善文本和视频20余次,出色地完成了申报任务。

据了解,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专家对全国各地推荐申报的943个项目进行了评审。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25项,由我校师生团队负责承担申报材料的《松桃苗绣》《阳戏(贵州)》全部入选。

近年来,我校一直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长期开展“非遗进社区”“非遗进高校”“名师工作坊”等特色品牌活动,先后完成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普及培训20余次,培训非遗传承人群及相关人员2000余人,承接了《贵州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贵州省锦绣计划“十四五”规划》《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等横向委托服务50余项。科研服务地方、将研究成果写在贵州大地上的综合“智库”效应不断显现,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声誉。

文/图 余阗 肖颜 审核/陈仁华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