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过去五年,贵州师范学院栉风沐雨,砥砺奋进。我们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用美丽校园收获颜值,用内涵建设彰显气质,用青春风采蕴藏活力,用服务师生凸显温度。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校党委宣传部特别开设了“献礼十九大·奋进书华章”专栏,展示五年来我校在各方面的发展成就为十九大献礼,同时以此激励全校上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把学校各项工作推向深入,谱写贵州师范学院更为辉煌的明天。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文学院
文学院前身系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始建于1978年教育学院建院之时,主要承担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2005年,开始举办普通高等教育。2009年,随着贵州教育学院改制为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贵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也随之更名为文学院。蒋南华、王强模、袁昌文、周复刚、颜迈等先生长期执教于此,他们学识深厚、治学严谨,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首批省管专家2人;获国家级社科奖励2项,省级社科奖10项;出版专著10余部,合著20余部,主编教材、丛书10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外请专家合影
学院现有本科专业4个,全日制在校学生1467人。学院秉承“以特色和质量创品牌”的发展战略,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办学宗旨,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己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既坚守学术家园,又保持现实关怀,既传承文化传统,又融汇西学新知,在培养具有师范院校特色的“应用型”文科人才方面进行了探索,不仅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依托学校的传统办学优势,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敢于创新,大胆改革办学思路,调整课程设置,强调实践性教学。课程设置中强化专业基础课作用,夯实学生学科基础;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普通话、计算机、“三字一画”及国学经典的教育,打牢学生基本功;突出专业课程改革,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比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贵州广播电视台、贵阳广播电视台、三都水族自治县、平塘县等积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拓宽育人空间。通过常规管理、教学团队、校院督导、教研改革、精品课程等有力措施和有效管理,形成了教学科研并重、理论实践结合,校企互动合作的人才培养格局。
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成果丰厚。教师队伍中,有博士18人,在读9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38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61.3%。教师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较为合理,教学、研究能力较强。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4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普通话及口语艺术教学团队)。近5年来,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厅级科研项目和教改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课题6项,省级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70余篇发表于核心刊物。论著《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获得省级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陈夔龙作品的点校著作《陈夔龙全集》获得省级科研三等奖;著作《有序与浑沌:美的光辉——柏拉图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获得省级科研三等奖。
学院目前拥有贵州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贵州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广播电视学专业)项目、贵州省“双一流”专业培育项目(广播电视学专业)、华文教育基地(国侨办挂牌,贵州省唯一)等省级学科、专业平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教学
学院创办有《文化论丛》、《行知学刊》学术期刊,建有“贵州语文教育研究所”、“贵州民族审美文化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华文教育研究所”等4个非编独立研究平台。另有后期制作实验室、语文教育实训室、普通话及口语艺术实训室、高清演播实验室等4个独立实验室。
学院期刊
学院根据培养人才目标,紧扣学校“一型两性”的办学定位,围绕教学中心工作,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着力打造了“书香四月”读书活动、“文化星空”系列讲座、“思知讲坛”师生论坛、“文苑剧星”舞台剧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特色活动,用丰富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协同发展。2012年,“文化星空”系列学术讲座荣获贵州省首届优秀校园文化活动一等奖;2013年,“文苑蕙风”大学生文化艺术团获贵州省优秀校园文艺团队;2013年,获省教育厅“国之甘霖,我知信诺”诚信教育校园情景剧大赛二等奖、最佳编剧奖;2014年,学院团委获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表彰;2014年,获全省大学生“红楼梦”戏剧小品大赛二等奖;2015年,“文院剧星”活动荣获贵州省教育厅第三届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2017年《“文苑荟萃 惠风和雅”》文化艺术团荣获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展示优秀奖。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与泰国交换生联谊晚会
学院始终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做学生成长的引路者和护航人。“午后阳光”心理咨询室,已成为了学生心灵的守护者,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们既是学生专业的导师,也是学生成长的益友;“思知讲坛”,开辟了学生答疑解惑的专业平台;“党员联系制度”,坚持用党的先进性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文学院教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合影留念
学院立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现有省级以上各级各类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学院学生在“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竞赛中均多次取得了优秀的成绩。2016年,在 “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省级三等奖一项,13项分别校级一、二、三等奖;在“学创杯”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中,获省级二等奖;2017年,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广告以上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7项,为贵州赛区最好成绩。
进一步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的能力,学院利用贵州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资源,建立了“贵州省中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贵州师范学院攻占站”,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骨干教师,研究基础教育。学院还加强了与企业、地方政府的合作,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后与贵阳新媒体中心、平塘县卡普毛南族乡、西江苗寨等达成了合作协议,开展合作实践,实践成果《Hello Guiyang》杂志、卡普毛南族乡宣传片等得到了业界的好评。
学院与国内外许多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先后派出教师到印尼、新西兰、泰国、美国等国的各类大学任教。2011年开始,承担了学校与泰国交换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2014年,与泰国那瓦密皇后中学等学校合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开始到泰国进行教育实践和实习。
学院党委践行“站稳思想主阵地,注重实践育人才”的育人方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第二课堂,服务学生成长。学院党委在学校2014年“创先争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教工支部在2013年6月被省教育工委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现任党委书记韦丹2016年7月被中共贵州省委员会评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文学院教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合影留念
辉煌属于过去,齐手开创未来!文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正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意识迎接新的挑战,谱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