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凯,男,贵州盘县人,2005年大学毕业后就业于贵州师范学院,2016年4月被学校选派到印江县峨岭街道办事处峨岭关村(深度贫困村)开展驻村工作,为驻村第一书记。
两年多来,唐凯同志深入走访全村贫困户、产业大户,慰问贫困村民,及时传递党的好政策。他深度关注村高山云雾茶产业发展,积极参与茶场采茶、炒菜等工作,调解茶场纠纷,保证茶场正常运营,推动解决该村40多人就业,村年增收70多万元。他独居慧眼,大力宣传推介当地独特的中药养鸡法,会同村支两委扩大养殖规模,新建万羽集体养鸡场,并将印江土鸡和鸡蛋直销贵州师范学院“校农结合”直销点,让贫困群众看到了致富希望。
克服困难赴前线
2016年4月,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贵州师范学院唐凯被选派到印江县峨岭关村开展驻村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接到通知后,唐凯响应号召服从组织安排,毅然奔赴扶贫前线。
然而,唐凯也难免忧心忡忡,女儿才4岁,妻子已经怀孕4个月,家里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岳父岳母对此很不理解。幸亏善解人意的妻子,跟岳父岳母解释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帮助贫困地区老百姓的意义。
最终,岳父岳母放下一句:“好好去做吧,大人和孩子我们帮你照顾,不要有什么顾虑”。
4月20日,学院领导亲自送驻村队员到所驻村。不知道绕了多少个弯,爬了多少个坡,终于到了白云之上的村庄。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唐凯知道必须尽快的克服适应,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心系群众访民情
峨岭关村地处印江县城东南面,位于峨岭关山的半山腰上,森林植被丰富,极度缺水,老百姓的饮用水主要靠天上的雨水,老百姓形象的称为“望天水”。全村114户,374人,其中贫困户32户,121人,贫困发生率32.35%,属于极度贫困村。
安顿下来后唐凯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开始遍访全村的贫困户、产业大户、老党员、村干部和其他群众。有个别贫困户居住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唐凯还需要步行两三个小时去看望贫困户,因为他知道这代表了我们共产党人对贫困老百姓的关心。时间长了,走的次数多了,从最初的入户被狗拖着裤管咬到狗会热情的摇着尾巴迎接。
在走访过程中,唐凯了解到村里的五保户田应伟家庭贫困,60多岁还在独自赡养着99岁的父亲。于是在贵州师范学院组织的捐款捐物慰问贫困户活动中,唐凯建议把这个品行道德高尚的老人纳入慰问名单,师范学院领导先后送给这个老人家1100元钱和一件过冬的羽绒服。隔了几天,田应伟偶遇到唐凯时,突然握住唐凯的手,眼含热泪激动的说:“唐老师,我对不起党和政府,还要你们来照顾”。唐凯安慰他说:“老人家,这是我们学校全体老师的一点心意,你就不要多想了”。这个事情深深震撼了唐凯,也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关心老百姓要从点滴做起。
“宝贝”出山富百姓
随着对村情的不断深入了解,唐凯了解到峨岭关村有两个宝贝。一个是茶叶,峨岭关的茶叶属于高山云雾茶,没有农药,茶叶醇香甘甜。全村70%的土地都是茶树,已经引进了一个茶叶老板承包全村茶叶。茶叶老板并不担心销路,他需要驻村工作组协调和村民的关系。唐凯和峨岭关村驻村工作队的其他队员一起调解茶场的各种纠纷,保证茶场的正常运营。通过在茶场采茶、炒菜、维护茶园等工作,每年给村里解决40多人劳动力就业,村民年增收70多万元。
另一个宝贝是“无抗鸡和鸡蛋”。到村工作后,唐凯了解到村支书田军有一个规模8000羽左右的蛋鸡养殖场。田军支书已经饲养蛋鸡和散养鸡十余年,总结出来一套独特的中药养殖方法,中药采用了梵净山大山深处的十几味中药熬制,加入鸡的饮用水中,用此中药养殖的鸡的鸡肉肉质鲜嫩、瘦而不柴。鸡蛋颜色纯正、含水量少。唐凯向学院领导汇报了此事,在学院领导的帮助下,2016年5月贵州师范学院邀请贵州省农科院专家实地调研峨岭关村,相关专家发现用中药养殖的鸡下的蛋,从肉眼直观判断品质很高。然后,将此蛋送到贵州大学农科院检测,发现此蛋含抗生素为零。由此,“无抗鸡蛋”的大名不胫而走。
“无抗鸡蛋”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于是,在峨岭关村大力发展绿色养殖成为脱贫致富的一条好出路。为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新建峨岭关村集体万羽养鸡场。然后,唐凯带领村干部到贵阳三桥考察养鸡机械化设备。经5个月奋战,养鸡场终于在2017年12月把第一批6000羽乌骨鸡终于顺利上栏。
随后,唐凯想方设法为“无抗鸡”和“无抗鸡蛋”做宣传,并取得成效,扶贫工作不断深入。
2018年,驻村第一书记唐凯依然扎根在峨岭关,挥洒汗水。收拾行囊再出发,唐凯任重而道远,他始终坚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祉,带领村民努力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峨岭关村民带来福音。扶贫工作还在继续,唐凯也一直在路上,不忘初心,带领峨岭关村民奔小康。
图/文 陈璐 徐思媛 张杨 韦林艳 审核/邹晓青
到村民小组了解主水管安装情况
到贫困户家中访谈,支持其子读大学
开展党支部活动
陪同校长郁钟铭调研峨岭关村集体养鸡场
慰问困难党员
协助村民销售绿色扶贫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