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喂,你好,我是高强,我现在在印江县川岩村,帮村民一起卖南瓜,待会联系你好吗?”。在这个深秋的季节,天已黑,高强仍在工作,像这种加班,已是常态。
高强,男,土家族,硕士研究生,党政办机要科科长。2018年3月,高强成为我校第二批驻村帮扶队员,来到印江县川岩村,任川岩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
扶贫,发乎于心,形之于外
川岩村是“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张曙光生前工作的地方,是“曙光精神”的发源地。川岩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张曙光同志的光和热。高强同志肩负国家大任的同时,也延续了张曙光同志的曙光精神。高强同志说:“也许我的力量很渺小,但能尽己所能,乃心之所向。”
高强同志通过“增减挂钩”、“四政一化一维”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房,贫困户再精准识别等工作的开展;利用走访,沟通,调查等方式”摸清每一个贫困户的贫困情况,对症下药,并且制定下步工作打算。
学深悟透政策,把各项政策落实好,积极申报卫生设施经费投入,搞好环境卫生,做村容整洁,抓实补短板工作,补足三保障,尽量不要有错漏。开好群众会议,更多地听取村民们的意见和建议,管好用好帮扶干部,更好地为村民们服务。继续做好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也要加强基层的组织建设,让村民不再担心贫困问题。作为川岩村的扶贫工作者,他不懈努力着,尽己所能,让曙光照亮川岩村。
扶贫,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扶贫先扶志”,在川岩村物质贫穷不是最大的问题精神贫穷才是此村的关键。老百姓的物质欲望大于精神需求,因此精神帮扶比物质帮扶压力更大。
面对这些情况,高强给村民精神方面的引导,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强化干部管理,带着村干部一家一户的进行精神的开导,为村民扶志。高强不断发力,身先士卒,通过实际行动引导当地村民,将帮扶的真心真情融入自己的工作,来感化当地村民,引导村民们的精神向前发展。
与此同时,高强不断联系帮扶集团争取支持资金,给村里修改路线、置办垃圾桶,解决他力所能及的问题。
为了让村民们真正有脱贫的技术,高强动用一切资源教他们种植瓜果蔬菜,用最实际和最可靠的方法来帮助村民们走上脱贫的道路。
扶贫,今生我无悔,此行我无怨
高强说:“自己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他知道农村发展的不易,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奉献给大家并参与其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这件有意义的事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奉献,在这背后是全家人的成全。
高强家里有一个六岁的儿子,妻子有孕在身,并且家中房屋也正在修建当中。家人对他的支持让他扎根在川岩村。
在川岩,高强运用自己的个人资源,解决了2户贫困户孩子到贵阳交通运输学校读书的问题,刚开始家人对他是不太理解的,但最后选择了给予他支持,理解他的工作。他说“在老百姓的困难面前,自己的困难是能克服的,并且老百姓的困难要比自己的大得多,我们应该给予帮助”。
来川岩,高强不后悔,也没有怨言。“我记得自己在读研究生时,我的一个导师是研究生命美学的,人的生命包含生物生命和社会生命等等几个层面,一个人的生物生命意味着从出生慢慢预示着会有一个终点,而人的社会生命相对来说没有确切的终点,在这个过程当中,将社会生命的价值尽可能的彰显出来,在有限的生命长河中,自己要去努力,这是价值观上的一个问题,不管作为个人来讲或者是国家工程方面来讲,每个人把它彰显出来,弘扬出去”,高强如是说。
文/肖龙艳 敖雅琳 陈现琴 李函芮 图/驻村工作队 审核/邹晓青
高强在工作中
到贫困户家里访寒问暖
与贫困户子女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