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6月7号第十六届贵州省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成功在我校成功落幕。我校参赛团队不负众望,获得佳绩。学于思,创于新,践于行,这也是也为她们的创新与付出作了一份回报与答复。
结合实际 关注扶贫
我校参赛项目《数据视角下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少数民族妇女生活现状调查研究――以贵州省印江县为例》获得本次比赛哲学社科类第一名。这个团队由来自文学院传媒学院的闵丹,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白仕才、杨琴宇,历史与档案学院的黄雪梅组成。
该项目选择的试点是大数据、异地扶贫搬迁与少数民族妇女。在贵州大数据发展得很好,异地扶贫搬迁在贵州已经形成了一种贵州模式,并且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在贵州很具有代表性,而妇女在社会层面还是处于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主要依靠的还是男性。易地扶贫搬迁之后,作为妇女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该如何自力更生,不再返贫,是该项目关注的问题。
为了做好这个项目,在比赛之前团队成员一直通宵达旦的坚持着,顾不了形象问题,一直坚持到比赛结束他们才松一口气。备赛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做了很多努力。“一开始想法很难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也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开始入手。用了很长时间去摸索与探讨。当初成品来时,我们团队都不是很满意,觉得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我们团队继续熬夜通宵去把它完善,做到我们大家都满意的程度”,团队成员闵丹说。
知难而进 共同面对
在本次科技发明制作组的比赛中,由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祝其飞、屠志奎,商学院陈现琴组成的三人团队,带着他们的项目《基于多区域视觉信息融合模型的唇语识别技术》在这次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这个项目创意最初的想法和灵感是来自于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从编程基础开始学,收集数据,团队成员为这次比赛做了很多准备,挑灯夜战,吃饭的时候也在一起,收集各种资料。写程序是一件特别难的事,需要一直调整,一遍又一遍的去分析问题的原因所在,当一个个问题被悟出来得到解决时,是整个团队也是最开心的时刻。
“有一次写论文的时候,第二天就要交,要进行论文查重报告,但在常用率非常低的一篇中出现错误,然后大家争分夺秒的改论文。改不下去,另一个人接着改,现在回想起来最感谢的是那段努力的过程,最美的是那份一起走的美好回忆”。
积极备赛 遇见温暖
《基于VR与MR的跨平台协同交互技术——以实验室为例》,这个项目是由来自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任尊贵、潘小愿,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钱聃璘,文学与传媒学院张平洋组成的团队做的,在科技发明组的比赛中获得第三名。
团队成员任尊贵说:“最初的想法是想改变一下这个教学科技。所以说我们这个大创赛的成品是来源于本身自己是学生。”由于在课堂上接收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很有限,团队成员萌生了做这个项目的想法。
在比赛之前,团队成员会在七点之前开会,把开会总结出来的问题解决了才各自离开。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首先会自己解决,如果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他们会去找老师,最终他们会达成统一。
备赛过程中,团队成员大量收集资源,尽管难度很大,还是坚持着,他们还在权威网站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来对资源的缺乏进行弥补。在备赛过程中,也留下了很多温暖的瞬间。“我们团队的一个女同学,在这之前也就是因为一次做大创项目,在这之前,看到他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女孩,然后就邀请了她参加了今年的大创项目的,最后我们团队的一个成员。结果在这次大赛中,她依然一个非常认真负责的人每次都陪着我,每次都是她很主动的留下来帮我。而且有一次熬夜。就在教室熬夜通宵,然后大家都是睡地板上。最后还她还因此感冒了”,任尊贵说。
一切完美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真正做到“学不别思,践不离新”,学以致用,学出才华,创出成果。
文、图/丁玉朵 大学生记者团 审核/邹晓青
《基于VR与MR的跨平台协同交互技术——以实验室为例》团队成员做实验
《基于多区域视觉信息融合模型的唇语识别技术》团队成员合影
《数据视角下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少数民族妇女生活现状调查研究――以贵州省印江县为例》团队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