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贵州师范学院围绕“师”立足“贵”,以“初心”为旗,“使命”为要,引领青年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个性化、精准化、精细化让实践活动真落地、深扎根,让实践成果“全面开花”“姹紫嫣红”。
个性化推进预征班建设,为优质兵源注入源头活水
后疫情时代,贵州师范学院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把征兵工作作为毕业生就业的务实举措,制定出台了《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国防预征班建设方案》,绘制“施工图”,亮出“责任图”,细化“进度图”,构建了“牵头抓总,全方位组织”“多措并举,全覆盖宣传”“全员联动,全身心服务”的引导动员体系,以“领导关怀有温度”“组织建设有力度”“课程安排有深度”“学习保障有广度”持续推进预征班建设,为优质兵源注入源头活水。2021年,学校在校生46名、毕业生55名应征入伍,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
在谈到如何探索建设更加规范优质的预征班时,校武装部部长刘红玲说,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国防预征班相关配套政策,将选修学分纳入学校“学分银行”管理,在专业调整、毕业考评、入伍优先、优抚优待等方面推出吸引力更强的激励政策。同时,校武装部将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运行模式,加大对预征班学生的思政教育和国防教育,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质兵源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进一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精准化做好社会实践活动,在奉献中彰显青年担当
志愿精神蕴藏着党的红色基因、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追求。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校团委组建了22支实践团队将时代使命、强国重任和自身成长成才紧密结合,奔赴印江、遵义、榕江、安顺、息烽、开阳、仁怀、从江等20余个村镇、社区、街道,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
校团委“童·行志愿服务队”通过高校团组织+社区团组织+志愿者模式,以学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党史故事普及、音乐舞蹈教学为主要内容,为易地扶贫搬迁留守儿童送去师院温度。历史与档案学院“星火党史学习实践团”依托红色资源,通过“历史舞台剧进社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拜访优秀党员”等形式开展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系列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商学院“三下乡普法宣讲团”从农村百姓的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广大农民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使其在生产生活中面对纠纷时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深化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让青年大学生在为民利民行动中感悟初心使命、赓续精神血脉,在奉献中彰显青年担当。
精细化打好服务组合拳,积极促进大学生升学就业
学校鼓励各学院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辅导员、校友等力量,以生为本打出考研服务攻坚“组合拳”,鼓励动员学生升学深造,改善考研自习室环境,营造浓厚的考研氛围。学校图书馆已实现馆内wifi全覆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听考研课程;历史与档案学院在办公场地紧张的情况下,仍设立考研自习室并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为学生提供考研辅导;生物科学学院为考研学子新装修学院图书室;外国语学院在教学区利用走廊过道等空间,添置学生座椅,建设学生读书区,为有意向考研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考研经验……全力服务学生考研升学。
学校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求,持续优化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为师范生提供技能锻炼平台和思想交流阵地,多次举办“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实践活动,邀请行内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开展“师范生座谈交流会”,帮助他们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更好地服务贵州基础教育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未来之师。在非师范专业学生就业方面,个性化引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公务员考试培训讲座”“创业就业指导讲座”等进一步拓宽学生就业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就业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还从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保障管理四个方面施策,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心理危机事件干预能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同时,在全校开设“心理健康”公共课,定期在校内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综合素质。
贵州师范学院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既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学校将持续推动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办到学生成长的心坎上,真正让学生在贵师院学习安心、生活舒心。
文/丁蛟 图/苏致龙 审核/薛璞
红色记忆历史舞台剧进社区
外国语学院“筑”梦“黔”行志愿服务队带着爱心包看望“老吾老驿站”老人
学校国防预征班举行开幕式
学校历史与档案学院星火实践团开展三下乡活动